五体投地成语啥意思 (五体投地)

2023-04-13 23:49:43 游戏资讯 小恐龙

⑴ 五体投地是什么意思

五体投地:成语,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在 《佛学大辞典》 中的 解释: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于地,为敬礼之最上者。行事钞下之三曰:“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也。亦云五体投地。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两手以手承足,然后顶礼。起顶头次肘次膝,以为次第。”楞严经曰:“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亦用为倾倒备至之意。

基本信息【汉语文字】五体投地

【拼 音】 wǔ tǐ tóu dì

【解 释】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英文解释】to prostrate oneself before somebody in admiration; to admire someone with the utmost sincerity[1]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近义词】 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反义词】 嗤之以鼻

【辨形】 投;不能写作“头”

【歇后语】 鲁肃服孔明

【灯 谜】 卧倒

成语出处五体投地

《梁书·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公元636年)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庆春“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败做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646年)

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又卷四:“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去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公元707年后)

示 例1.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清·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

2.“黄道台这番说话,说得袁伯珍~,钦佩莫名,从此就把回家的心思,抛在脑背后去了。(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五回)

3.《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杨太曦忙上前恭谨施礼道:‘对大人的高风亮节,伯雄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常引以为楷模!’”

⑵ 成语"五体投地"的由来.为什么会这样说.

【五体投地】 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介绍说,西域致敬的仪式分为九等,“五体投地”是最恭敬的礼拜方式。“五体”又称“五轮”,指双肘、双膝和额顶。“五体投地”就是“五轮至地而作礼”(《地持论》)。其过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顶礼。“五体投地”致敬的对象一般是佛菩萨。如《佛般泥洹经》卷下:“太子五体投地,稽首佛足。”又如《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如是三称三宝,三称观世音菩萨名,五体投地,向于西方。”也用礼拜寺塔。如《十住毗婆沙论·入寺品》:“是在家菩萨若入佛寺,初欲入时,于寺门外五体投地。”还用以礼拜王者等。如《梁书·诸夷传·天竺国》:“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今以“五体投地”比喻倾倒、佩服至极。如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同征友万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鱼门读之,五体投地。”又如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因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许多女性都渴仰到五体投地。”(李明权)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两手、双膝和头同时着地。比喻钦佩到了极点。

成语查询

成语:

成语查询-查询结果

成语: 五体投地

拼音: wǔ tǐ tóu dì

典故: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例句: 屡闻至察差衡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投地的五体是指头、两膝、两只手

五体投地可以说是佛教礼节中最高的一种礼法。也称“顶礼”。它的一般规则动作是这样的:先合掌,再低头(或问讯),然后右、左掌依次按地,两膝随之跪下、头额触地(投地的五体是指头、两膝、两只手)。等头额触地以后,随之翻掌,表示两手捧起所拜者的足,或托起崇拜对象。翻掌后稍停一会儿再起身,此为一拜。一般有三拜、九拜、百拜等。在拜佛时,一般还要称名号。拜完后还要打个问讯礼。如果顶礼的是僧人,则要称“顶礼xx法师(或和尚)”。但在礼僧时需注意。一、如果礼拜时,礼拜的对象正在躺着,这时就暂不要礼。二、礼拜的对象如果是和佛菩萨像处相反方向时,礼拜不能背对佛菩萨像,面朝下(以佛菩萨像为上)去礼拜僧等等。另外,僧人不能拜俗人和居士。

⑶ 五体投地的意思

五体投地:成语,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在 《佛学大辞典》 中的 解释: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于地,为敬礼之最上者。行事钞下之三曰:“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也。亦云五体投地。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两手以手承足,然后顶礼。起顶头次肘次膝,以为次第。”楞严经曰:“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亦用为倾倒备至之意

⑷ “五体投地”成语中的“五体”指什么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⑸ 成语五体投地的意思

五体投地:成语,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⑹ 五体投地是什么意思投

五体投地

[wǔ

tóu

dì]

生词本

基本释义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靠近的意思

希望能帮助到你

⑺ 五体投地什么意思

五体投地释义: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拼音]

[wǔ

tóu

dì]

⑻ 五体投地的成语解释

五体投地

[wǔ tǐ tóu dì]

生词本

基本释义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版敬的行权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出 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心悦诚服

⑼ 五体投地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阿

五体投地:成语,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在 《佛学大辞典》 中的 解释: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于地,为敬礼之最上者。行事钞下之三曰:“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也。亦云五体投地。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两手以手承足,然后顶礼。起顶头次肘次膝,以为次第。”楞严经曰:“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亦用为倾倒备至之意。

《梁书·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公元636年)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646年)

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又卷四:“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去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公元707年后)

示 例

1.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清·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

2.“黄道台这番说话,说得袁伯珍~,钦佩莫名,从此就把回家的心思,抛在脑背后去了。(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五回)

3.《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杨太曦忙上前恭谨施礼道:‘对大人的高风亮节,伯雄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常引以为楷模!’”

佛教相关

佛光辞典

乃佛教礼法之一。又作五轮投地、投地礼、接足礼、头面礼、顶礼。本为印度所行之礼法,据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载,印度所行之礼敬法共有九种,其第九种即五体投地,为所有礼法中之最殷重者。其后佛教亦沿用此一礼法,并以之表礼敬之最上者。所谓五体,指两手、两膝、头顶等,亦称五轮。其行礼之法,先以右膝着地,次下左膝,再次两肘着地,两掌舒展过额,其后头顶着地,良久一拜。除实际之投地礼外,一般亦以此语表示对他人极度敬重推崇之意。

另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载,凡礼敬三宝时,必须五体投地,藉此以折伏憍慢而表达虔诚。以五体行礼,其义有五,即:(一)行礼者于右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得正觉道。(二)行礼者于左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于正觉道中。(三)行礼者于右手着地之时,愿如世尊坐于金刚座上,大地震动,呈现瑞相,证入大菩提。(四)行礼者于左手着地之时,愿使众生远离外道,以四摄法摄取难调伏者,令其入于正道。(五)行礼者于首顶着地之时,愿使众生离憍慢心,悉得成就无见顶相。[观无量寿经、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观无量寿佛经疏(智顗)、释门归敬仪卷下、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三、法苑珠林卷二十、释氏要览卷中](参阅‘稽首’6117、‘礼’6582)

⑽ 成语五体投地中的五体指什么

两膝和头顶着地,佛教最恭敬的礼节,比喻敬佩到了极点

五体:两肘五体投地:指两肘

五体投地是啥意思

“五体投地”指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除实际的投地礼外,作为九等礼仪的最高级,五体投地一般用来表示自己对他明逗人极度敬重、佩服之意。

出处:唐樱含·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译文:致敬的仪式,他的仪表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低着头表示敬意,三、用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跪下,七、手膝蹲在地上,八、五轮都屈服,九、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的代表含义:

1、行礼者于右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得正觉道。

2、行礼者于左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于正觉道中。

3、行礼者于右手着地之时,愿如世尊坐于金刚座上,大地震动,呈现瑞相,证入大菩提。

4、行礼者于左手着地之时,愿使众生远离外道,以四摄法摄取难调伏激颂卖者,令其入于正道。

5、行礼者于首顶着地之时,愿使众生离骄慢心,悉得成就无见顶相。

成语 五体投地 出处?

五体投地

读音:wǔ tǐ tóu dì

释义:指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出处:《梁书·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译文:现在奉你为国王,我们为庶民,山川十分宝贵,一切都十分宝贵,一升纤切的事物都佩服于大王,归属于大王。

造句:我们班上一位同学的书法棒的让人无话枣孝可说,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扩展资料:

近义词:心悦诚服

读音:xīn yuè chéng fú

释义:意思是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译文:凳笑稿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本身实力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

造句:他张口就开始夸夸其谈,说得众人心悦诚服,真是辩才无碍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是哪五体?

投地的五体是指头、两膝、两只手。

五体投地:成语,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在 《佛学大辞典》 中的 解释: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于地,为敬礼之最上者。行事钞下之三曰:“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

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也。亦云五体投地。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两手以手承足,然后顶礼。起顶头次肘次膝,以为次第。”楞严经曰:“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亦用为倾倒备至之意。

扩展资料: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近义圆闷橡词】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反义词】嗤之以鼻

【辨形】 投;不能写作“头”

【歇后语】鲁肃服孔明

【灯 谜】 卧倒

出处:

《梁书·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罩带,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公元636年)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橘旁体投地。”(646年)

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又卷四:“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去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公元707年后)

示 例

1.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清·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

2.“黄道台这番说话,说得袁伯珍五体投地,钦佩莫名,从此就把回家的心思,抛在脑背后去了。(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五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