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斩龙的故事,要详细的(魏征斩龙王)

2023-04-10 8:10:27 游戏资讯 小恐龙

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王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为了赌胜,胡乱施放雨水,犯了天条,玉帝要将他斩首,派魏徵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李世民为他说情,李世民满口答应。第二天,李世民宣魏徵入朝,并把魏徵留下来,同他下围棋。

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徵打起了瞌睡,梦中灵魂出窍斩了老龙。老龙阴魂不散,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天天到宫里来捣乱,闹得李世民六神不安。魏徵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在前门闹了。

可没过几天,那老龙又在宫殿后门来找李世民算帐,魏徵于是抱剑为李世民守后门,这样老龙才再也不敢来闹了。李世民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秦琼、尉迟恭两人之像贴在宫前门口,画了魏徵画像贴于后门,结果照样管用。

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尉迟恭与魏徵便成了门神,双门左右贴秦琼和尉迟恭,单门贴魏徵。

拓展资料:

魏征的故事

魏征,是我国唐朝时候非常有名的人,他在为臣之道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对政治的稳定也是一个定心丸,他的种种伟大事迹不仅在当时敲着重要的警钟,促进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而且对现代的作用也是影响深远,所以魏征的故事震撼古今。

魏征只要是自己觉得的可行的想法,就一定是冒死去说,从不在背后去讨论,这是他非常值得人尊敬的一点。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找来长孙无忌问话,说每次魏征给他提意见的时候,只要哪次没有接受,魏征便是不答应不罢休,非要李世民去答应他,问长孙无忌这是什么原因。

当时魏征也在一边,然而还没等长孙无忌回答,魏征就开始说如果皇帝做事不对,我肯定要说真话,如果皇帝不愿意听我的话,岂不是违背了我当初要说真话的誓言了吗?

当时唐太宗说可以私下说,这个时候魏征又跳出来说如果私下说,那就是私下一套,就是欺骗人了,欺骗人的事情我不做,这是小人行为。魏征就这么露骨的表达着他自己的观点,着实让人佩服。

魏征主张取信于民,他认为不能朝令夕改,在政事上,他觉得兵不在多而在精,不能为了战况就私下去招募那种年龄很小的人,他觉得这是对不起老百姓。唐太宗虽然觉得言辞刻薄,但是心中还是高兴,于是便采纳了他的想法,同时也表扬了魏征。

魏征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这样的精神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也起着不能替代的作用。

《西游记》龙王为何会被魏征斩首

因为袁守诚能够算出泾河水族的位置,泾河龙王深感愤怒,化作白衣秀士,去长安城寻袁守诚的麻烦,让他推算明日降雨的时间点数,并留言如若算错,便要赶他出城。结果天庭突降圣旨,要求泾河龙王明日降雨时间点数与袁守诚的推算完全一致。

泾河龙王不愿服输,私改了下雨的时辰点数,触犯了天条,结果被天庭知晓。袁守诚让他寻唐皇李世民求助,李世民承诺救他,但最终仍被人界天官魏征于梦中所斩。

其魂魄死后一直纠绕李世民,最后拉着李世民的魂魄去了阴司对质。阴司偏袒李世民,放其还阳,泾河龙王的魂魄被阴司强入轮回。

扩展资料:

魏征,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

魏徵鉴于隋末人口流亡、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事实,力劝李世民偃革兴文,实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休养生息政策,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致化”思想。

明德慎罚,惟刑之恤是儒家思想,魏征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德、礼、诚、信:一个明哲的君主,为了移风易俗,不能靠严刑峻法,而在于行仁由义;光凭法律来规范天下人的行为是办不到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泾河龙王

《西游记》魏征为何作为一个凡人臣子,有权斩首泾河龙王?

因为魏征不仅是唐朝的官员,而且还是人曹官,在天庭中是有职位的。而泾河龙王只不过是一条业龙,也就是假龙,因此魏征可以斩首泾河龙王。现在很多的电视剧和西游记中关于魏征和泾河龙王的片段都是这样演的,玉帝当时让魏征斩泾河龙王,泾河龙王当时向李世民求助。

李世民为了不让魏征斩龙,于是便让魏征陪自己下棋。在下棋的过程中,魏征一直在睡觉,唐太宗李世民便以为魏征只是在思考,没想到魏征在梦里直接将泾河龙王斩了。虽说魏征斩龙这件事,只不过是为了引李世民在地府三日游,而这一切都是菩萨的计划。

而袁天罡的叔叔袁守诚上街算卦时,直接算出了玉帝的旨意,并且还诱导当地的渔民去泾河钓鱼,想要惹怒泾河龙王。而泾河龙王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是脾气还是很大的,同时还爱惹是生非,因此让泾河龙王去诱导李世民是很合适的。泾河龙王当时上岸后,直接找算卦的对赌,但是袁守诚却让泾河龙王直接去找李世民。李世民在心软之下,于是便想要帮助龙王拖住魏征。可是让李世民没想到的是,魏征居然可以在梦中斩龙。

泾河龙王死后,灵魂并没有分散,反而联合十殿阎罗直接将李世民拖到了地府中,并且还进行了三日游。而此时的唐僧则是举行了水陆大会,在大会上观音菩萨出现并且指点了唐僧。而唐僧也因此便想要到西天取经,这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魏征当时在天庭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李世民作为一位帝王,也算是一条真龙,而魏征当时并不怕李世民,更何况泾河龙王只是一条业龙了。而观音菩萨规划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为普渡佛法做铺垫。

魏徵斩龙王的典故出自哪里?

贞观年间,Lz旱灾,赤地千里,黎民百姓天天逐魃求雨,就是盼不到一星半点雨水。有一个叫鬼谷子仙师的人算定第二天午时三刻有雨,城内三点,城外七点。掌雨的金角老龙不信,与鬼谷子仙师打赌,他回府打开风雨薄查看,次日果真有雨,簿上写得清清楚楚:辰时布云,巳时行雷,午时下雨,未时雨停。雨点与鬼谷子仙师所说一点不差。于是私自篡改雨薄,把城内三点改为七点,城外七点改为三点。结果,城内普降暴雨,淹死许多黎民百姓,城外却只落三点,田地依然干旱,禾苗枯死,庄稼颗粒无收。有一个忠臣把这件事奏闻玉帝,玉帝大怒,降旨将金角老龙斩首示众。金角老龙情知不妙!极为恐俱,立即进宫乞求唐皇李世民保命,李世民念其是开国元勋,恩准免去死罪。第二天李世民设计请执行监斩的魏征丞相进宫下棋,行刑时刻已到,魏征无计脱身,末了,伏案酣睡,梦斩金角老龙。顷刻,血淋淋的龙头滚人皇宫。

关于唐相魏徵(魏玄成)梦中斩龙王的典故,无论民俗传奇、小说、戏剧表现的大概相同;随之就不得不提到与之相关的一个话题:门神成了秦叔宝、尉迟恭的原因。

古典名著《西游记》与传说中的魏征斩龙故事大致相同。贞观时期,泾河龙王化作一秀士与一卜卦者打赌,为了赢得此赌,在接受玉帝圣旨之后,故意把下雨的时机和雨点数改变了,结果却被发现。后龙王得卜卦者指点,必须不让“武曲星”魏徵斩龙。便求得李世民帮助。李世民与魏徵同下一盘棋,想稳住魏玄成,岂料魏徵打瞌睡,在梦中还是挥剑斩了龙王。后来鬼魂经常去找唐太宗哭冤。于是贴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画像在宫门外,鬼魂就不去滋扰了。

戏曲《魏徵斩龙》一般表现的是,长安久逢旱灾。玉帝得知,传旨龙王降雨三尺。袁天罡算出应当是在五月初三下大雨,龙王与袁天罡打下人头赌。后又接得玉帝之旨下雨,时间与数量与袁天罡卜卦结果不二。小龙女让龙王改三尺为六尺,谁知百姓遭受水灾。玉帝命令魏玄成斩龙,小龙女求得唐王,要唐王与魏徵博奕拖住他,魏徵不知不觉伏案而睡,在梦中斩了龙王。

这个故事似乎宿命色彩浓厚,其中的寓意大概也不难理解。而关于秦琼和尉迟恭成为门神,禇人获《隋唐演义》大致也是记载李世民为了驱散鬼魂而任用持锏的秦叔宝和持鞭的敬德公为卫士,后成为门神。但是,这里的鬼魂都是在秦王李世民从年轻时率部统一天下、翦灭群雄时大大小小阵亡捐躯的将士们的魂魄,因此也就没有魏徵斩龙王的故事。

魏征梦斩泾河龙王(魏征凭什么梦斩泾河龙王)

梦梦幻西游第二十五回

我们于上回讲到,泾河龙王被西海龙王敖闰压迫当了多年的龙种,生了九个龙子却无一真龙。所以当小白龙逃出敖家魔掌之后,他已经生无可恋,决定以自己残生换取小白龙的金身正果和龙族渺茫的未来。

《西游记》第十回

君臣两个对弈此棋,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魏征忽然踏伏在案边,鼾鼾盹睡。太宗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所以不觉盹睡。”太宗任他睡着,更不呼唤。

唐太宗因为答应过泾河龙王救他一命,所以便强留魏征下棋,让魏征没有时间去做屠龙刽子手。但他却没想到,魏征背后的人早就料到了这一点。

不多时,魏征醒来,俯伏在地道:“臣该万死,臣该万死!却才晕困,不知所为,望陛下赦臣慢君之罪。”太宗道:“卿有何慢罪?且起来,拂退残棋,与卿从新更着。”魏征谢了恩,却才拈子在手,只听得朝门外大呼小叫。原来是秦叔宝、徐茂功等,将着一个血淋的龙头,掷在帝前,启奏道:“陛下,海浅河枯曾有见,这般异事却无闻。”太宗与魏征起身道:“此物何来?”叔宝、茂功道:“千步廊南,十字街头,云端里落下这颗龙头,微臣不敢不奏。”唐王惊问魏征:“此是何说?”魏征转身叩头道:“是臣才一梦斩的。”

唐太宗听说天上掉下来的是血淋淋的龙头以后,心头估计是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狂呼这不科学。

来源于网络

于此,我们发现一个疑点。为什么天庭砍死的龙,头会掉到凡间?难道天庭就没有盛装龙头的器皿吗?难道以往斩杀妖魔或者叛逆的时候,头也都是掉到长安城里吗?

难道天庭的人就不怕龙头砸死人吗?即便砸不到人,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啊。

所以小梦推断天庭的人是故意的。

不信?我们来看看原文里秦叔宝等人是怎么说的:“陛下,海浅河枯曾有见,这般异事却无闻。”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自从由古自今,就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那么今天为什么发生了呢?

因为这颗头是天庭故意给李世民看的。

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呢?因为要让李世民知道,你说要保护的人没保护好。同时也在提醒李世民,泾河龙王不会放过你的。

那么,魏征是如何梦斩业龙?《西游记》第十回:

唐王闻言,大惊道:“贤卿盹睡之时,又不曾见动身动手,又无刀剑,如何却斩此龙?”魏征奏道:“主公,臣的身在君前,梦离陛下——

身在君前对残局,合眼朦胧;梦离陛下乘瑞云,出神抖擞。那条龙,在剐龙台上,被天兵将绑缚其中。是臣道:‘你犯天条,合当死罪。我奉天命,斩汝残生。’龙闻哀苦,臣抖精神。龙闻哀苦,伏爪收鳞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进步举霜锋。傣带一声刀过处,龙头因此落虚空。”

魏征是元神离体,乘云架雾上天斩了泾河龙王。魏征到剐龙台的时候,天兵天将已经绑缚好了龙王,只需要魏征动手即可。

那么,堂堂一条真龙,堂堂镇守一方的泾河龙王,凭什么让一个人曹丞相来行刑?

天庭人才济济,魏征作为一个凡人何德何能有此殊荣梦斩龙王脑袋?

咱们接着往下看

正朦胧睡间,又见那泾河龙王,手提着一颗血淋淋的首级,高叫:“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你昨夜满口许诺救我,怎么天明时反宣人曹官来斩我?你出来,你出来!我与你到阎君处折辨折辨!”他扯住太宗,再三嚷闹不放,太宗箝口难言,只挣得汗流遍体。正在那难分难解之时,只见正南上香云缭绕,彩雾飘飘,有一个女真人上前,将杨柳枝用手一摆,那没头的龙,悲悲啼啼,径往西北而去。原来这是观音菩萨,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此住长安城都土地庙里,夜闻鬼泣神号,特来喝退业龙,救脱皇帝。那龙径到阴司地狱具告不题。

正如咱们在上一回分析的那样,观音想要把祸水引到唐太宗身上,就必须是唐太宗身边最为亲近的大臣来处决泾河龙王。唐太宗答应过泾河龙王要阻止魏征动手,救他一命,但龙王最后还是让魏征斩了,所以龙王就有了索命的借口。

来源于网络

但堂堂道教的地盘,你让一条冤魂就要了大唐皇帝的命,老君的老脸往哪里放?老君怎么可能答应?

所以,无头的泾河龙王也就是提着血淋淋的龙头在梦里出来吓吓唐太宗,然后观音象征性的出来露个脸赶走龙王,龙王报仇不成,也就有了去地府告状的借口。

阎王要你三更死,你就不能活到五更。

冤魂不能杀死唐太宗,生死簿可以。所以唐太宗到地府便水到渠成。

那么,一个人既然已经死了,他还怎么能活过来?

观音要这么轻易的弄死盛世明君大唐皇帝,老君肯,大唐的修道人事也不肯。

但是要让一个人死了再活过来,没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又说不错去,怎么办?

魏征便因此映入观音的眼帘,这也是为什么魏征能获得梦斩泾河龙王荣誉的关键所在。魏征能梦斩龙王,因为他背后的女人是观音菩萨。

那么,观音为什么选择魏征做她的代言人呢?

梦梦话西游,下回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