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 小至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小至1
【原文】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2添弱线,吹葭3六管动飞灰。岸容4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5欲放梅。云物不殊6乡国异,教儿且覆7掌中杯。
【注释】 1小至:冬至前一日。 2五纹:指青、黄、赤、白、黑五色花纹。《唐杂录》载,冬至后日渐长,宫中女工比以往增一线之功。 3葭(jiā):芦苇内的薄膜。 4容:容颜。岸容:指水边景象。 5冲寒:冲掉寒气。 6云物:景物。不殊:没有什么两样。 7覆:倾。
【译文】 天时人事每天都在飞快地变化著,转眼间冬至将到。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渐暖,春天就要回来了。因白昼变长,刺绣女工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律管时,第六管灰动(古代将苇膜烧灰放在律管内测示时令,第六管灰动,应冬至节)。岸边的柳树待到腊月将舒展枝条,山上的梅花也将冲寒怒放。我虽身处异乡,但此地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两样,因此,我让小儿斟上美酒,开怀畅饮。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诗人寓居夔州时期。当时杜甫的生活相对安定,心情也较为舒畅。《小至》描写的是冬至前后的景色。 冬至过后,天气渐暖,阳气回升,白天增长,故说「刺绣五纹添弱线」。诗人还用岸边柳枝舒展、山上梅花冲寒欲放,来表现冬天蕴涵的春之景象。而自然界展现的生机,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尾联笔锋陡转,由眼前之景联想起了故乡之景。诗人觉得自己虽身处异乡,但因「云物不殊」,故觉得如在家乡一般,遂教儿斟满美酒,开怀痛饮。这一切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畅心境。
汉语拼音注音:
《xiǎo zhì 》táng dài :dù fǔ
tiān shí rén shì rì xiàng cuī ,dōng zhì yáng shēng chūn yòu lái 。
cì xiù wǔ wén tiān ruò xiàn ,chuī jiā liù gùn dòng fú huī 。
àn róng dài là jiāng shū liǔ ,shān yì chōng hán yù fàng méi 。
yún wù bú shū xiāng guó yì ,jiāo ér qiě fù zhǎng zhōng bēi 。
《小至》唐代: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释:
1、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日的第二天。
2、五纹:指五色彩线。《唐杂录》载,冬至后日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
3、葭:初生的芦苇。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浮灰:一作“飞灰”。
4、腊:腊月。
5、云物:景物。乡国:家乡。
6、覆:倾,倒。
释义: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
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唐代·杜甫《小至》 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时光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
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赏析
由于冬至特定的节气和自然环境,诗人墨客们都会感叹时光与人生,感叹岁末与寒冬,讴歌冬至节。诗圣杜甫《小至》诗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说前一天)。
《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著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著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539篇诗文
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帘控钩,掩上珠楼,风雨替花愁。——元代·乔吉《春闺怨·不系雕鞍门前柳》
春闺怨·不系雕鞍门前柳
元代 : 乔吉
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帘控钩,掩上珠楼,风雨替花愁。 闺怨 , 感叹 , 时光 , 同情 , 女子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元代·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元代 : 萨都剌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 婉约 , 感伤 , 时光 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余年,辛丑正月,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宋代·周邦彦《西平乐·稚柳苏晴》
西平乐·稚柳苏晴
宋代 : 周邦彦
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余年,辛丑正月,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
展开阅读全文∨
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余年,辛丑正月,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
柳树 , 留恋 , 感怀时光
小至
杜 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杜甫,卷二《绝句》已介绍。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卒。五月,杜甫携家眷东下,经嘉州、戎州、渝州,至云安养病。永泰二年(766)夏初,移居夔州,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照顾,让他主管东屯公田百顷,这样他的生活又暂时安定下来。《小至》当作于杜甫生活在夔州期间。小至乃冬至后一日。《千家诗》将《小至》改名为《冬至》,大概是因为诗中有“冬至”两字,人们对冬至又比较熟悉,而对小至却不熟悉。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杜甫除《小至》外,当时还写有《冬至》诗。
首联扣题写冬至刚过,春天就到来了。起句写天时与人事都在迅速地发展变化着,此句既是议论又是抒情,一个“催”字让读者体会到了诗人所怀有的紧迫感。次句写了冬至的意义,冬至为阴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时间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气温就逐渐升高了。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杜甫甚至说冬至后春天接着就来了,可见杜甫对事物的观察是多么敏锐而准确。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之情。
颔联承上运用比喻写冬至后,阳气逐步上升、春天逐步到来的过程。三句将春天比喻成一幅美丽的刺绣作品,绣女每天都在用五色丝线不断地刺绣着,春色也就不断地增加。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八引《唐杂录》云:“唐宫中以女工揆日之长短,冬至后,日晷渐长,比常日增一线之功。”“弱线”一方面形容丝线很柔软,一方面又使人联想起绣女们柔弱的手指。四句将春天比喻成一支美妙的乐曲。葭,芦苇,此指芦苇内的薄膜,可蒙在管乐器的孔上。《汉书·王莽传》师古注:“葭,芦也。莩者,其筒里白皮也。言其轻薄而附著也。”六管,六律、六吕的合称。六律为阳,应一、三、五、七、九、十一这6个月。六吕为阴,应二、四、六、八、十、十二这6个月。冬至在阴历十一月,属阳。这句诗的意思是吹六管震动蒙在孔上的薄膜,发出了阳春之音。
颈联展望即将到来的早春美景。五句写河边的柳树等待腊月一过就会舒展自己嫩绿的枝条。腊月,即阴历十二月。六句写山坡上梅花想要冲寒冒雪开放。这两句诗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柳树与梅花期待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当然这也是诗人迫切心情的反映。
尾联以怀念故乡作结。七句写夔州与故乡虽然不同,但是两地景物的差别却不大。从中可见,他又在怀念故乡,由于此时生活比较安定,所以他的心情还是比较愉快的。末句写他让儿子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杜甫不仅自己饮酒,而且和儿子一同饮酒,并且劝儿子干杯,可见他的心情还是相当愉快的。关于“覆杯”,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八解释道:“鲍照《三日》诗‘临流尽覆杯’,此覆杯是快饮也。公《坠马》诗云‘喧呼且覆杯中绿’,知此诗乃尽饮之义”。
一谈到杜诗的风格,人们就会想到沉郁顿挫,作为杜诗风格的主要特征,这当然是不错的。不过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引了王安石的一段话,指出了杜诗风格的多样性:“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绮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酝藉若贵介公子者。”一提到杜甫在夔州写的诗,人们总会想到他《登高》中的几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读罢《小至》,我们发现他对生活是那么热爱,是那么乐观,刚过冬至,就感受到岸边柳枝将要吐绿,山间梅花将要开放,并且与儿子一同开怀畅饮。所以广读一位诗人的诗,对我们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这位诗人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