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魄的解释
亦作“ 虎珀 ”。树脂入地多年, 经过 石化而成。质优者,用作 珍贵 装饰 品;较差者,用作药物。亦有用作器物,如杯、瓶、枕之类。今写作“ 琥珀 ”。《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国 ﹞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珠玑、 珊瑚 、虎魄、璧流离。” 晋 郭璞 《玄中记》:“枫脂沦入地中, 千秋 为虎珀。”《宋书·武帝纪下》:“ 宁州 尝献虎魄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上大悦,命擣碎以 付诸 将。” 参见 “ 琥珀 ”。
词语分解
虎的解释 虎 ǔ 哺乳 动物 ,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喻 危险 境地 ;.手上拇指和 食指 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 魄的解释 魄 ò 指依附 形体 而存在的 精神 :魂魄。丢魂落魄。魂飞魄散。 精神,精力: 魄力 。 气魄 。体魄。 古同“霸”,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 古同“粕”,糟粕。 古同“珀”,琥珀。 笔画数:; 部首 :鬼; 笔顺编
在古代时候,汉武帝在第一次见到“琥珀”的时候并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汉武帝迷信,于是大臣解释说除了大象以外,还有很多老虎,老虎死之后,由于老虎本身有威严感,所以它的魂魄就会化成此物,所以此物就叫“虎魄”,汉武帝也信以为真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猎人,他的梦想就是干掉山中之王——老虎,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的村庄那里,恶鬼出没,百姓遭殃,只有拥有老虎的皮和爪,才可以除去恶鬼。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干掉山中之王——老虎,为了村民的幸福。但是在此过程中,老虎出没无常,一无所获。过了不久,就在猎人心灰意冷的时候,山中来了一位白须老者,猎人跪伏于地,向老者求教猎虎之法。
猎人很聪明,在老者指点之后,便动身终于将老虎猎杀,他按照老者的吩咐,记下老虎死去时,虎头所在的位置,等到月黑之时,掘地尺余,得一宝石,宝光含蕴,入手温润,正是老虎百年的精魄。猎人将“虎魄”佩戴在自己的项中,身披虎皮,腰上系着老虎的爪子,日夜兼程赶回村中,饱受祸害的村民喜不自胜。最终将恶鬼一一斩杀,为村庄扫清祸害。
“千岁老根成虎魄,几寻枯干裹莓苔”,“ 流膏贯众壤,千岁名琥珀”。我们可以清晰得看到,第一句是“虎魄”第二句是”琥珀“,这也说明在后来人们意识到迷信的说法,改为”琥珀“,琥是意思是雕刻的物件,珀是由白族译过来的文字,意为干净透彻。
在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策是对外扩张,并且是四面出击,在对西南夷的征伐中,最后一站是哀牢国,哀牢国的领土中就包括生产缅甸琥珀的克钦邦地区,因此哀牢盛产琥珀、翡翠等宝石。
在面对强大的汉朝铁骑时,哀牢军节节败退,不过此时汉朝北部与匈奴的战况愈加激烈,汉武帝有意撤回征伐西南夷的军队用来对付匈奴,哀牢趁机投降以求自保,并进贡了一大批物资,这批物资中就包含琥珀。
汉武帝在初次见到这种玩意儿的时候并不知是什么东西,就问大臣,一些大臣抓住了汉武帝非常迷信的性格特点,告诉汉武帝,哀牢除了大象以外,还有很多老虎,老虎死后,其魂魄就化成此物,所以此物应叫“虎魄”,果然,汉武帝马上信以为真。这就是“虎魄”二字的由来。但到了后来的唐宋时期,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有一些人已经意识到“虎魄”的这种迷信说法是错误的。
“千岁老根成虎魄,几寻枯干裹莓苔”,“ 流膏贯众壤,千岁名琥珀”。
上面的两首诗句都是出自唐宋时期,不过一个用的是“虎魄”,而另一个用的是“琥珀”。这也说明有一部分开始醒悟这种迷信的说法的错误,只不过对琥珀的解释今天来看还是比较荒唐。意识到琥珀是天然产物的人们,为了尊重人们以前的发音习惯,使琥珀的发音保持不变,将“虎魄”改为“琥珀”,琥是意思是雕刻的物件,珀是由白族译过来的文字,意为干净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