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上工厂类根据所用模式可以分
1.简单工厂类(简单工厂模式)
2.工厂类(工厂模式)
3.抽象工厂类(抽象工厂模式)
工厂类嘛,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生产”类的,而且是你需要什么样的类,它就“生产”什么样的类,这属于设计模式的范畴。可以理解成是面向对象编程里对多态的一种实现或者应用。可以参见blog.csdn.net/lee576/article/details/1549910
简单工厂模式的优点:
1、工厂类含有必要的判断逻辑,可以决定在什么时候创建哪一个产品类的实例,客户端可以免除直接创建产品对象的责任,而仅仅“消费”产品;
2、简单工厂模式通过这种做法实现了对责任的分割,它提供了专门的工厂类用于创建对象。
3、客户端无须知道所创建的具体产品类的类名,只需要知道具体产品类所对应的参数即可,对于一些复杂的类名,通过简单工厂模式可以减少使用者的记忆量。
4、通过引入配置文件,可以在不修改任何客户端代码的情况下更换和增加新的具体产品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扩展资料:
简单工厂模式的缺点:
1、由于工厂类集中了所有产品创建逻辑,一旦不能正常工作,整个系统都要受到影响。
2、使用简单工厂模式将会增加系统中类的个数,在一定程序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理解难度。
3、系统扩展困难,一旦添加新产品就不得不修改工厂逻辑,在产品类型较多时,有可能造成工厂逻辑过于复杂,不利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4、简单工厂模式由于使用了静态工厂方法,造成工厂角色无法形成基于继承的等级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简单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可以分为 3 类:
假设我们有产品电脑,通过工厂模式来创建具体的电脑对象。
首先先定义具体类(即产品),包括
华为电脑:实现了Computer接口
小米电脑:实现了Computer接口
工厂类,根据类型创建相应的对象:
Client客户端:
工厂抽象类:
具体工厂实现,不同的工厂负责创建相应的具体对象:
Client客户端:
首先定义具体产品类:
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抽象工厂类,定义了生产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抽象方法,由不同品牌的具体工厂类实现:
Huawei工厂类:
Xiaomi工厂类:
Client客户端:
工厂方法模式分为三种:
1、普通工厂模式,就是建立一个工厂类,对实现了同一接口的一些类进行实例的创建
2、多个工厂方法模式,是对普通工厂方法模式的改进,在普通工厂方法模式中,如果传递的字符串出错,则不能正确创建对象,而多个工厂方法模式是提供多个工厂方法,分别创建对象。
3、静态工厂方法模式,将上面的多个工厂方法模式里的方法置为静态的,不需要创建实例,直接调用即可。
具体代码请参考:java设计模式 第三大节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及时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