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长篇叙事诗,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什么?

2023-03-21 3:14:53 游戏资讯 小恐龙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什么?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末年民间歌曲,后收入徐陵《玉台新咏》。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现实主义杰作,也是古典文学中最长叙事诗。全诗三百五十余句,一千七百余字。

通过汉末庐江小吏焦仲卿及其妻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描写,着力揭露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热情歌颂焦、刘夫妇忠于爱情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并表达了广大人民要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

特点

《孔雀东南飞》情节完整曲折,结构严谨,剪裁得当。诗中运用了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和铺叙手法,起着衬托、渲染作用,同时还有一些抒情性的穿插和环境描写,拱托了悲剧氛围。

作品的语言生动活泼,民歌特色浓厚。结尾写刘焦二人死后合葬,坟上生出松柏梧桐,枝叶相交,上有鸳鸯相向,日夕和鸣,象征着他们夫妇爱情的不朽,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是浪漫主义的。

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什么?

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原为民间歌曲,可能经过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

故事叙述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少妇,美丽、善良、聪明故事叙述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少妇,美丽、善良、聪明的焦母却看她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焦仲卿迫于母命,无奈只得劝说兰芝暂避娘家,待日后再设法接她回家。

分手时两人盟誓,永不相负。谁知兰芝回到娘家后,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子。焦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最后在太守儿子迎亲的那天,双双殉情而死。

作品鉴赏

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

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

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中国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什么?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

《孔雀东南飞》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

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第一篇长篇叙事诗经典代表作是什么?

第一篇长篇叙事诗经典代表作是:《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社会环境: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主要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现出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

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什么?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

《孔雀东南飞》又被称为《焦仲卿妻作》、《焦仲卿妻》,此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妻二人因受外界迫使,不得不分离的故事。全诗约350余句,约1700字,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

另外,《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赏析

诗中的矛盾冲突在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富贵不能淫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

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

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

少女刘兰芝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日夜辛劳,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

仲卿长跪,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母亲大怒。因仍要赶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请妻子回娘家,暂避一时。兰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别,类乎休弃,今后恐难再见,便将自己常用的香囊、妆奁等物留给仲卿以作纪念。

鸡鸣天亮,兰芝精心梳妆之后,上堂别过婆婆和小姑,流泪登车而去。此时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见。两情依依,低头耳语道:“誓天不相负。”

刘兰芝被遣回家十余日,县令即派媒人来为其子求婚,被兰芝婉言回绝;又数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门提亲,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与刘家结为百年之好,又被谢绝。这下早惹恼了兰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兄命难违,兰芝被逼迫不过,只得一切任人安排。

那边媒人回报,说刘家已允婚事。恰好三天过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马上四处派人备下金帛彩礼,人马舟车,以便早日完婚。仲卿在任上闻知此变,急忙乞假告归。

第二天,兰芝整日默默无语,只是和泪裁衣。忽听得一阵熟悉的马嘶声,出门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兰芝手抚马鞍,一一诉说原委。仲卿提及当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约“黄泉下相见”。各自回家去了。仲卿回家后对母亲说道:“今天大风吹折了树木,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严霜;孩儿的性命犹如西山的落日,母亲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长叹而去。

这一天,迎亲的车马格外热闹,新妇已进门。黄昏后人群渐渐散去,夜深沉,万籁无声,兰芝揽裙投水自尽。仲卿得知,徘徊树下,亦自缢殉情。后两人合葬于华山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