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凌烟阁的相关诗词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或飘翰凌烟,或潜泳浮海。”
唐 骆宾王 《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恒警露,孤影尚凌烟。”唐 虞世南 《飞来双白鹤》诗:“飞来双白鹤,奋翼远凌烟。”
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唐 白居易《题酒瓮呈梦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9666665得》诗:“ 凌烟阁 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更拟共君何处去,且来同作醉先生。”
唐 李明云 《雁门行》诗:“别却朱檐妻子泪,肯执玉龙问凌烟。”唐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 张籍《赠赵将军》会取安西将报国,凌烟阁上大书名。《水浒传》第五四回:“且教:功名未上 凌烟阁 ,姓字先标 聚义厅。”
宋 叶适 《晋元帝庙记》:“ 汉 唐 陋矣,其殊勋盛烈,亦纪官爵,图形貌,有 麒麟 、云台 、凌烟 之目,夸 其得意。”元 马谦斋 《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夏》曲:“先生豪放,诗狂酒狂,志不在 凌烟 。”
明 张居正 《寄严少师三十韵》:“所希垂不朽,勋业在凌烟 。”明 陆采 《明珠记·返旆》:“罢干戈,功写 凌烟 谁似我,声名千古壮京都。”
清 孔尚任《桃花扇·迎驾》:“不要取笑,日后画在 凌烟阁 上,倒有些神气的。”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十场:“不求图画凌烟阁 ,只为家邦致太平。”
近现代 郁达夫 《题写真答荃君》诗之三:“儒生无分上 凌烟 ,出水清姿颇自怜。”。
2. 谁帮我解释下一句诗叫“请君暂上凌烟阁
请君暂上凌烟阁出自朝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
全文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
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请君到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
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问而不答,留一
悬念.
结合两问,看起来这位“书生”不再想当书生,而是投笔从戎,谋求以
“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军功封万户侯了.这里面,当然有削平藩镇、实现统一
的责任感.但对作“书生”没有出路的愤激之情,也表现得很强烈.在那山河
破碎,战乱频仍的岁月里,一般地说,拿笔杆子不如“带吴钩”.何况李贺这
位书生连考进士的资格也都因父亲的名字中有个“晋”字而被剥夺了呢?然而
要立战功也并不容易.他反问道:“何不带吴钩?”那么,究竟“何不带吴钩”
以两问成诗,声情激越,为七绝创作别开生面.
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吴钩,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这首诗是李贺恨自己是个文弱的书生,无法为国家建功立业。
3. 李贺的诗句
《马》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①南园是李贺在家中读书的地方。《南园》是一组写景和咏怀的诗,共十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
②〔吴钩〕刀名,刃稍弯。
③〔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
④〔凌烟阁〕楼阁名,在唐朝首都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
⑤〔若个〕哪个。
⑥〔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
其实凌烟阁是长安皇宫内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楼,他是修建于贞观17年的最初修建,他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用来纪念那些和他一起打过天下字,立过天下的功臣而修建的,并且在里面陈列了24位功臣的一个画像。这里面的画像全部都是由大画家阎立本所画的,全部都是真人比例。
凌烟阁的24位功臣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张亮,侯君集,张公谨,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长孙顺德,程知节,虞世南,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政会,唐俭,柴绍,李勣和秦琼。
下面我们来介绍这24位功臣当中的一些佼佼者,首先排在第一位的,也就是凌烟阁24功臣之首的,那便是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你市民的皇后,长孙氏的哥哥,他与李世民的交情还是非常的深的。长孙无忌曾经跟着李世民是处讨伐,成为了唐朝开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谋臣。
凌烟阁当中排名第四的是魏征,魏征也是鼎鼎大名的。魏征这个人特别喜欢,说实话,并且不为皇权,他曾经不惜多次,都要惹怒李世民也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来劝说李世民不要走错路。李世民曾经形容过魏征,他是这样说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而排在第五的则是学识渊博的房玄龄。房玄龄年少就非常的聪慧,年仅18岁就考中了进士,后来房玄龄投靠李世民,跟他一起闯下了汗马功劳。当初的玄武门之变,房玄龄虽然说没有直接的参与进去,但是这整件事情的谋划,也少不了房玄龄的出谋划策。
凌烟阁里面供奉的都是一些非常有大功的众诚,他们在唐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都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
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位于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后毁于战乱。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十三首》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设置凌烟阁,在其中陈列24个开国功臣画像。其他朝代当然也有类似现象,并非唐朝独有。
一、西汉的麒麟阁
麒麟阁,是西汉皇宫中的一座楼阁,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朝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胜利,匈奴迫于形势向汉朝投降、汉宣帝非常喜悦,追念往昔辅佐有功之臣,把十一个功臣的画像陈列在麒麟阁中,以示表彰和奖励之意,也是为了激励后来者以他们为偶像为国效劳。
麒麟阁十一功臣的名单是:大将军霍光、大司马张安世、车骑将军韩增、后将军赵充国、大司农魏相、丞相丙吉、御史大夫杜延年、宗正刘德、大夫梁丘贺、前将军萧望之、中郎将苏武共十一个人。
从此之后,在皇宫中设立专门场所悬挂功臣画像,成为一种风气,日后很多朝代都进行了效仿,凌烟阁还算是模仿麒麟阁。
二、东汉的云台阁
汉明帝刘庄在位期间,于永平三年(公元60年),在洛阳南宫云台阁中,悬挂供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画像,史称“云台二十八将”。“云台二十八将”包括: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祐、祭遵、景丹、盖延、坚镡、耿纯、臧宫、马武、刘隆、马成、王梁、陈俊、傅俊、杜茂、铫期、王霸、任光、李忠、万休、邳彤、刘植。
史书对这28人评价很高,称赞他们“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三、南宋的昭勋阁
南宋宋理宗宝庆二年,在宫中昭勋阁高挂二十四个宋朝功臣画像,包括赵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载、潘美、李沆、王旦、李继隆、王曾、吕夷简、曹玮、韩琦、曾公亮、富弼、司马光、韩忠彦、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浚、陈康伯、史浩、葛邲、赵汝愚。
四、清朝的紫光阁
清朝乾隆年间,在紫光阁中高挂功臣画像,历代清朝皇帝多有补充,使得紫光阁功臣多达280位。
可见,唐朝凌烟阁并非独有,历史上还有很多类似的。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凌烟阁诗词典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典源出处 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 出平乐之宫,实思贤傅。”《旧唐书·太宗纪》:“ (贞观) 十七年……诏图画司徒、赵国公无忌等勋臣二十 四人于凌烟阁。”《旧唐书·代宗纪》“ (宝应二年) 功臣皆赐铁券,藏名太庙,画象凌烟阁。”
释义用法 凌烟阁为唐代长安太极宫中的殿阁名,唐太宗、唐代宗都曾为追念、表彰功臣,而将他们的像画在凌烟阁上,垂之后世。庾信文虽更早,而事不详。后以此典指建立勋业,名垂史册。
用典形式
【凌烟】 宋·范成大:“浮生如此了,何必更凌烟!”
【上凌烟】 宋·黄庭坚:“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画凌烟】 清·文廷式:“有六韬奇策,七擒将略,欲画凌烟。”
【冠凌烟】 宋·张元干:“如公真徇国,绘象冠凌烟。”
【凌烟阁】 唐·白居易:“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唐·杜牧:“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宋·王珪:“君王别绘凌烟阁,将帅今轻定远侯。”
【丹青褒鄂】 清·黄景仁:“冠金花冠衣只孙,丹青褒鄂森有神。”
【图像凌烟】 元·萨都拉:“笑掷金龟上酒船,不须图像在凌烟。”
【凌烟功臣】 唐·杜甫:“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没有了。
唐朝末期地方军阀朱温攻入长安,掳走唐昭宗,一把火烧了唐朝的都城长安城,凌烟阁也随着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扩展资料:
凌烟阁的由来: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
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把一个个能人异士治理得服服贴贴,却又使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像就是例子。当时李世民年迈体衰,开始怀念往事,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
将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凌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