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里面加个文
闵
拼音:mǐn
简体部首:门五笔:UYI总笔画:7
笔顺:
点,竖,横折钩,点,横,撇,点
解释:
1.忧忠,凶丧:~凶。
闵
读音:[mǐn]
部首:门
五笔:UYI
释义:1.姓。2.古又同“悯”。
详细释义:
详细字义
〈动〉
1.形声。从门,文声。本义:吊唁 [2]
2.同本义
闵,吊者在门也。——《说文》
3.同“悯”。怜恤,哀怜 [sympathize]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诗·颂·闵予小子》
苕之华,大夫闵时也。——《毛诗序》
4.又如:闵察(怜悯审察);闵悼(怜恤哀悼);闵悔(怜恤而痛悔);闵笑(怜悯嘲笑)
5.勉。黾勉
予惟用闵天越民。——《尚书--商书·》
6.又如:闵免(勤免不息。同黾勉。也作闵勉)
7.忧虑[worry; be anxious about]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孟子·公孙丑上》
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8.又如: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闵悔(伤痛后悔);闵急(令人担忧的严重情势)
闵:[mǐn]
1.忧忠,凶丧:~凶。2.古同“悯”,怜恤,哀伤。3.古同“悯”,忧虑。4.勉力:~勉。5.昏味,糊涂:~然不敏。6.姓
闵mǐn
闵,古同“悯”,怜恤,哀伤。另指吊唁。另指闵姓,闵姓来源于鲁国公族,而鲁国公族又来源于周朝王族,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的始祖后稷是黄帝25个儿子得到的12姓之一姬姓的嫡传后代。
闵
(闵)
mǐn
1.忧忠,凶丧:~凶。
2.古同“悯”,怜恤,哀伤。
3.古同“悯”,忧虑。
4.勉力:~勉。
5.昏味,糊涂:~然不敏。
6.姓。
闵,mǐn。古同“悯”,怜恤,哀伤。另指吊唁。另指闵姓,闵姓来源于鲁国公族,而鲁国公族又来源于周朝王族,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的始祖后稷是黄帝25个儿子得到的12姓之一姬姓的嫡传后代。
1.忧忠,凶丧:~凶。
2.古同“悯”,怜恤,哀伤。
3.古同“悯”,忧虑。
4.勉力:~勉。
5.昏昧,糊涂:~然不敏。
6.姓。
7.为……感到悲伤。
扩展资料:
闵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
闵(Mǐn)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子子开,属于以谥号为氏。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十三年(公元前663年),鲁国君主鲁庄公姬同逝世,其子公子启继位为君,是为鲁湣公。
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叔叔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因此谥号为“湣”,意思就是“光彩相耀、幽蔼炫乱”的年华,因此史称鲁湣公。春秋战国时期,“闵”、“愍”、“湣”、“锉”等字义相通,都有在大门口吊孝、怜惜、痛心之意。
因此,鲁湣公又称为鲁愍公、鲁锉公、鲁闵公,但是,绝不能写作“鲁泯公”,“泯”如果用作谥号,那就是被水淹死的意思。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闵马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闵马父,又称闵子马,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550~前520年)前后,他留有一句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在闵马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马氏、闵子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闵氏,世代相传至今。 至于冉闵“姓冉或是闵”,争论不已, 当前多认为冉闵姓冉。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闵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鲁国汶上人(今山东鱼台大闵村),是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在著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中排列第二。
在闵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闵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闵邑,是夏、商时期的古有缗国所在地。
在齐桓公吞并了缗邑(闵邑)之后,留居故地的原宋国遗民(有缗国遗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就是金乡闵氏。
源流五
源于芈姓,出自西汉末期鲁顷王刘闵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汉王朝的鲁国藩王族,发派祖名叫刘余,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
只有末代鲁王刘闵家族,在以后的历朝历代皆抬不起头来,纷纷被迫改为他姓,如王氏、文氏、鲁氏等等,其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至于冉闵 姓冉或是闵,争论, 如今多认为冉闵姓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闵(汉语汉字)
百度百科——闵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