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世界》第四季共8集,目前没有消息表示是最后一季,如果说前两季在园区的剧情主要讲述人工智能的觉醒,那么当第三季以及回归的第四季来到了人类世界之后,便开始探讨人类是否拥有自由意志以及自由意志觉醒的可能性。
《西部世界》第四季剧情介绍
对于第四季的故事走向,乔纳森诺兰此前曾透露说:“第四季将更多地展现你所期待的西部世界,更多地挖掘一些我们看起来熟悉的问题和技术,一如既往,它会令人兴奋。我认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些角色的引人入胜和吸引人之处在于它们不是人类。人类受到与机器相同的循环约束,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小。外面的世界很大,而《西部世界》才刚刚起步。”
而主创之一丽莎·乔伊先前曾表示将会有新世界登场,你会看到一些我认为非常有趣的新世界,也会看到我用一种有趣的方式,绑架《追忆迷局》里的某个人到这来了。透露其执导电影中的某位演员会现身于剧集中,并以逆温(Inversion)一词来形容全新一季的主轴。
剧中的人工智能接待员在某种程度上做出改变,从而实现了自我觉醒,尤其是德妹复制的各种分身更是体现了不同的自由意志。然而,人类的行为却是基本没有出乎超级机器的预测,即使有小概率的偏离也可以被及时修正。哪怕推翻了原有的人工智能系统,人类社会似乎也未能呈现出能够实现自由的可变化性。
在《西部世界》中,苍蝇一直是主创用来暗中表达剧情的工具。比如第一季里面德洛丽丝第一次用手打死苍蝇,说明了她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等等。不过看起来在《西部世界》第四季里面,苍蝇将会“肩负”更重的责任。
首先是片头中出现了“3D打印”苍蝇的过程,这说明至少片中出现的一部分苍蝇并非自然生物。预告片中也曾经出现过接待员法兰琪(凯勒布的女儿)面部裂开并且从口中飞出大量苍蝇的镜头;其次,这些苍蝇或许除了恶心人之外还能够做到其他的事情,比如——控制人类。第1集开头那段情节里面,那个人先到成片的苍蝇之后失去意识,再醒来就干掉了所有阻碍威廉姆收购的人。这说明那些苍蝇具备控制人类意识的功能。
在第一集中迷宫或类似迷宫的图案出现了不止一次。熟悉《西部世界》的朋友肯定知道,“迷宫”是整个《西部世界》第一季的“麦高芬”,所以这东西再次出现在第四季,肯定也是有一定含义的。
在这一季的剧情中,隐藏伏笔的手法让人感觉又回到了这部剧前两季时的状态。而且第四季的剧情是在第三季结局之后8年,所以有更大的“混淆时间线”的空间,比如园区中的克里斯汀可能跟梅芙并未处于同一条时间线。因此很多细节都需要观众仔细观看才可以理解哦。
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
《无罪之最》一天晚上,马特试图制止一场打斗,却因此变成了杀人犯。如今,有犯罪前科的他重建了自己的生活,但是一个来电打破了这一切。
《无罪之最》》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pwd=wkaj 提取码: wkaj
作为大神级别的导演,希区柯克在影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他在悬疑惊悚片方面的造诣登峰造极,是真正的“悬念大师”,也是观著君心目中最会讲故事的导演之一。而作为创作者,希区柯克也有自己一套讲故事的方法。
悬念是故事的核心
关于悬念,希区柯克有一个著名的“定时炸弹理论”:三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打牌,桌子底下有一个5分钟之后就会爆炸的定时炸弹,如何才能发挥悬念的最大作用?
如果你不交代炸弹的事,直接拍摄爆炸的场面,那你收获的只有观众的惊吓;如果你事先告诉观众桌子底下有炸弹,然后继续拍摄三人玩牌,这样虽然制造了悬念,但却是索然无味的。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希区柯克的做法是,事先告诉观众桌子底下有炸弹,然后转而刻画三个人的不同反应:三人玩了三分钟后准备离开,但其中一个人说,不行,咱们再玩一会儿。一分钟后,三人再次准备离开时,又有另一个人提议,别着急,咱们再一块儿喝杯酒吧。”
这样一来,不但造成了悬念,还成功牵动了观众的心。在剩下的一分钟里,不管炸弹爆不爆炸,都足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就是悬念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与观众自身的欲望或期盼相关。
在希区柯克看来,悬念是故事的核心,它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故事。比如在一个爱情故事中,男孩能否得到那个女孩就是悬念。
至于如何制造悬念,希区柯克习惯的方法是“让观众参与其中”。比如,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有人对丹东说,“请您赶快上马”,但是不表现他上马,让观众去操心那匹马到底出发了没有,这样能有效提高观众的参与感。
同时,希区柯克认为,简单的故事更容易制造悬念,而抽象化的故事容易让观众感到困惑,这也是他热衷于拍摄含有间谍、杀人犯和犯罪故事的原因。
尽可能的让观众感到痛苦
鲁迅有一句名言:“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与希区柯克的创作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希区柯克认为,好的故事,一定要尽可能的让观众感到痛苦。
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会和主角一起坐“过山车”,会与主角一起经历上升、下降、恐慌、心碎、胜利和冲突。如果你想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定要让观众心疼,要让观众和他们一起受苦。
希区柯克所说的“痛苦”,可以被理解成一种直击观众痛点的戏剧冲突。比如,在《惊魂记》中,希区柯克不是让诺曼一刀刺死正在淋浴的玛丽昂,而是让我们看到诺曼一刀一刀的砍向她的身体。
而影片的前四十七分钟,玛丽昂都是以主角的形象带入剧情的,她的骤然死亡,足以让观众感到震惊。
善用“麦高芬”
“麦高芬”,是希区柯克为了讲好故事,和编剧麦克菲尔发明的一个概念。
它的基本释义是推动喜剧发展的一个契机或情节,角色们拼命追逐它,但它其实是个烟雾弹,并不重要,甚至可能不存在,它出现目的在于引导观众沉浸于电影体验。
1935年,希区柯克通过电影《三十九级台阶》提出了“麦高芬”的概念,该片讲述一个无辜者被卷入名为“三十九级台阶”的英国军事机密的故事,但“三十九级台阶”究竟是什么,甚至连片中大部分人物都不知道。
而希区柯克本人最得意的一次“麦高芬”运用,是《西北偏北》。在这部间谍片中,剧情提出的唯一问题就是:“这些间谍在寻找什么?”而我们一直在猜测的神秘人“凯普林”,其实只是个虚构人物,这就是“什么也不是”的“麦高芬”。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麦高芬”也在与时俱进。乔治·卢卡斯曾经说过,他认为《星球大战》中的R2-D2就是一个“麦高芬”,而在他看来,“麦高芬”也可以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
比如,《指环王》中的魔戒、《哈利波特》中的死亡圣器、《复仇者联盟》中的无限原石等,都可以算作是新时代的“麦高芬”。
希区柯克曾经说过,他从不拍摄生活的“横断面”,因为人们很容易在家里或者街上,甚至电影院门口找到这个。在他看来,拍摄电影,最首要且是先于一切的,是叙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并不真实,但永远不应该平庸,它要有戏剧性、有人情味,而所谓的戏剧冲突,就是消除了厌烦时刻的生活。
“我是卖弄技巧的敌人,必须把技巧插入情节中。我向自己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要知道把摄影机放在这样或那样的地方,它们能使场面产生最大的力量,而形象之美、动作之美、节奏、效果,一切都应该服从和让位于情节。”
电影如此,小说亦然,希区柯克的叙事艺术,说的是艺术作品的共通性。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深知观众内心的渴望。从这个层面上看,希区柯克不只是一位电影大师,更是一位心理巨匠
名词:麦高芬 英文:MacGuffin 来源:英国编剧安格斯•麦克菲尔 属性:电影术语 相关电影:[三十九级台阶](1935)、[蝴蝶梦](1940)、[公民凯恩](1941)、[后窗](1954)、[西北偏北](1959)、[惊魂记](1960)、[低俗小说](1994)、[追随](1998)、[两杆大烟枪](1998)。①指某个推动戏剧发展的契机、情节,或角色们拼命追逐的可能不存在的东西,观众也可能不关心,它出现目的在于引导观众沉浸于电影体验 ②开端是[三十九级台阶],通过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其后来电影中的使用流行起来。丽贝卡曾是曼德利庄园里的夫人,去世多年。 她的丈夫和管家仍生活在此。某天丈夫偶遇了一位天真的姑娘,两人坠入爱河,喜结连理。 这看似有着童话般发展的故事,在希区柯克的电影里,可不会太简单。[蝴蝶梦],那位天真的姑娘住进庄园之后,随处可见丽贝卡的影子,餐巾上、枕套上、甚至通讯簿上,都是她的名字 “丽贝卡”还占据着管家和丈夫的内心,她像幽灵般压得人喘不过气,让人感到局促不安。 希区柯克利用“丽贝卡”这一不存在的人物,成功串联起整部电影,推动情节发展,勾起观众的探索欲。亦次要到观众毫不关心,他们只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剧中的主角将会如何抉择。 这类讲述电影的叙事手段叫作麦高芬,是希区柯克的惯用“诡计”。 他的诡计从[三十九级台阶]开始,整部电影围绕里边的间谍组织发展,但对于这个间谍组织及他们偷运的国家机密却没做什么交代。 [西北偏北]里,男主亦被认作了一位名叫凯普林的间谍,惹得别人到处追杀他。
有这么一部影片——它是昆汀·塔伦蒂洛的第二部作品,在上映当年力压《烈日灼人》斩获金棕榈奖,又于次年夺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影片、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诸多荣誉加诸于身,和它的名字形成漂亮的对比,它就是《低俗小说》。《低俗小说》为世人瞩目业内称奇的特点莫过于它惊艳的环形叙事结构,但这样非同寻常的叙事方式也带来了理解的难度。
故事一开始,是两个在快餐店吃早饭并决定干一票后金盆洗手的劫匪夫妇讨论着抢饭店还是抢银行,最后认为这家快餐店就不错,于是掏出枪决定抢劫快餐店;第二个故事讲述了黑老大手下马仔森,文森和他的伙伴朱斯要去打死抢走一个神秘箱子的反水仔,在途中两人谈天说起黑老大妻子蜜儿的事,文森由于自己被安排在黑老大出差的时候陪蜜儿玩的任务而苦恼。
之后,两人解决了反水仔。文森隔天买了hailuoyin后到了蜜儿的家里,蜜儿和文森一起去酒吧玩,两人一起夺下了舞蹈比赛的冠军。在陪同蜜儿回家后,蜜儿不慎吸食了文森的海洛因,文森带着蜜儿去找老朋友终于救活了蜜儿,两人道别,决定不再提起此事。
第三个故事是一个拳击手的故事。黑老大劝说拳击手布奇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打假拳,布奇收下贿赂,但却另外开了盘口用巨额给自己下注,在自己赢了比赛带着巨额贿赂和赌金逃跑。不料,女友把自己的祖传金表落在原来的家中。布奇只得冒险回家去取,撞见正从厕所出来的文森,用放在桌上的枪打死了他。但当布奇开车逃走时撞见了黑老大马沙,两人相撞后扭打进一家当铺。不料,当铺老板抄起枪威胁两人,将两人绑入地下室,决心让两人当性奴。布奇在马沙被拖走后逃脱,反身救下了马沙,两人决定两清。
最后一个故事,是文森和朱斯打死反水仔之后载上线人一起回去,不料文森居然失手打死了线人,两人开车逃离,到了朋友吉米家中,黑老大派沃夫去解决问题,两人处理了车和尸体,换了衣服,一起去吃早餐。不料,他们所去的快餐店,正是劫匪情侣抢劫的快餐店,两人制伏了这对劫匪,劫匪最后离开了。
至此,故事相融,连成首尾相接的一个完整的圆。观众在情节的不断颠覆和时间线的灵活转换之中享受到巨大快感之后,影片结束。回头一看,坐了过山车沿着环形的轨道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其中滋味,妙不可言。环形叙事结构不同于现代性电影的线性结构,线性叙事方式以时间的推移展现故事情节,为观众呈现出一段完整的时间。
但环形叙事方式有意打破这种叙事方式,将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事情放进一部电影,它们彼此独立又彼此联系,最后形成圆环,需要观众像拼图一样把故事结合起来看。其中没有必然和因果,只有无限的偶然和意外,就如我们的生活,这也许就是《低俗小说》的真正主题。
《海市蜃楼》
导演:奥里奥尔·保罗
编剧:奥里奥尔·保罗 / 拉拉·森迪姆
主演:阿德里亚娜·乌加特 / 奇诺·达林 / 阿尔瓦罗·莫奇 / 诺拉·纳瓦斯等
类型:科幻 /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西班牙
语言: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2019年3月28日
片长:128分钟
又名:风暴 / During the Storm / Mirage
简介:25年前一个风暴将至的夜晚,小男孩尼克目睹了邻居杀妻的全过程,被凶手发现的他在逃跑途中被车撞死。尼克死去25年后,幸福的已婚妇女维拉(阿德丽安娜·尤加特 饰)搬进了尼克住过的这所房子。一场和25年前一样的风暴让两段时空交错,惊醒的维拉发现自己竟能与电视机里的尼克跨时空对话。维拉透过电视机试图挽救这个男孩的性命,却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女儿消失、丈夫和身边的人全都不再认识和相信自己。于是,维拉只能在风暴消失前有限的15小时里,与唯一相信她的莱拉警长(奇诺·达林 饰)解开所有谜团……
3月和4月的院线片有点热闹,有些宣传相对低调的电影也非常值得一看,比如这部西班牙科幻悬疑片《海市蜃楼》,导演是《看不见的客人》的奥里奥尔·保罗。
过了2年,《看不见的客人》豆瓣评分依然维持在8.8分。可能很多观众还记得电影里连环反转,你以为结局已经来了,可结局似乎永远都在后面。有评价写,“真正的结局与谜底直指人类共通的 情感 ,又狠又准,杀得你猝不及防”。
《海市蜃楼》讲述了相隔25年的两场电磁风暴以及一台电视机连接起两个时空中的人物与故事。题材与剧情简介不算新,但其实创新性很强,创作难度也很大。与《看不见的客人》相比升级了。
上周五,《海市蜃楼》在武汉举行了观影会,导演奥里奥尔·保罗也来到现场,在映后与观众进行了交流。
奥里奥尔·保罗的奶奶是一个超级悬疑迷,他在很小的时候,奶奶就会带他去看悬疑电影,还会和他分享看法。受奶奶影响,奥利奥尔·保罗15岁以前就看完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所有推理小说。
奥利奥尔·保罗也喜欢克里斯托弗·诺兰、大卫·芬奇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他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地说过,希区柯克是他的神。
他的第一部短片名字就叫McGuffin,而McGuffin(麦高芬)正是希区柯克不断强调并在他作品中去实践的概念与意象——它是故事中的角色追逐的目标。
在奥利奥尔·保罗的众多作品中,“麦高芬”几乎从不缺席。
导演在现场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方法。他曾将自己的创作过程总结为“如果,会怎样”的模式,但是主线有了,剧情是如何加入其中的?
据说他会先构思出电影的前后5分钟,也就是开头与结尾,再想到一个关键节点。找到这3个点后,再来想反转和细节。
奥利奥尔·保罗表示自己会将所有想到的内容写在纸条上,“会贴满整个书房的墙面”。最终则是时间点的加入,“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也是我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