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线,热射线全部反射出去,该物体被称为什么?

2023-02-23 5:12:31 最新游戏资讯 小恐龙

什么是热射线?影响热辐射的因素有哪些

热射线定义: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

影响热辐射的因素:

1、辐射物体温度与辐射面积;

2、辐射物体间距离;

3、辐射物体的相对位置;

4、物体表面情况;

热量传递有3种方式:对流、传导、辐射。物体因具有温度而产生辐射电磁波的现象。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

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0直至∞,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播。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所以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

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光进行辐射,当温度为300℃时热辐射中最强的波长在红外区。当物体的温度在500℃以上至800℃时,热辐射中最强的波长成分在可见光区。

关于热辐射,其重要规律有4个:基尔霍夫辐射定律、普朗克辐射分布定律、斯蒂藩-玻耳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这4个定律,有时统称为热辐射定律。物体在向外辐射的同时,还吸收从其他物体辐射来的能量。

物体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与它的温度、表面积、黑度等因素有关。但是,在热平衡状态下,辐射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见辐射度学和光度学)r(λ,T)与其光谱吸收比a(λ,T)的比值则只是辐射波长和温度的函数,而与辐射体本身性质无关,上述规律称为基尔霍夫辐射定律,由德国物理学家G.R.基尔霍夫于1859年建立。式中吸收比a的定义是:被物体吸收的单位波长间隔内的辐射通量与入射到该物体的辐射通量之比。该定律表明,热辐射辐出度大的物体其吸收比也大,反之亦然。

黑体是一种特殊的辐射体,它对所有波长电磁辐射的吸收比恒为1。黑体在自然条件下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但可用人工制作接近于黑体的模拟物。即在一封闭空腔壁上开一小孔,任何波长的光穿过小孔进入空腔后,在空腔内壁反复反射,重新从小孔穿出的机会极小,即使有机会从小孔穿出,由于经历了多次反射而损失了大部分能量 。对空腔外的观察者而言,小孔对任何波长电磁辐射的吸收比都接近于1,故可看作是黑体。将基尔霍夫辐射定律应用于黑体,可见,基尔霍夫辐射定律中的函数f(λ,T)即黑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

热辐射的特点:

1、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 0 K ,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

2、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

4、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

5、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

6、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 4 次方。

热射线全部反射出去,该物体被称为什么?

热射线全部吸收该物体被称黑体,黑体是一个理想化的物体,它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反射与透射。

一般物体收到辐射时,对辐射能量总是有吸收、有反射。吸收部分占总能量的份额称为吸收率,其值在0-1之间。而黑颜色的物体吸收能力大于白颜色的物体,吸收系数也比较大。如果吸收系数为1,表示全部能量都被吸收而没有反射。具有这种能力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但是自然界并不存在绝对黑体。

黑体的特性:

黑体不一定是黑色的(例如太阳在某种情况下就可以看做黑体),即使它没办法反射任何的电磁波,它也可以放出电磁波来,而这些电磁波的波长和能量则全取决于黑体的温度,不因其他因素而改变。

当然,黑体在700K以下时看起来是黑色的,但那也只是因为在700K之下的黑体所放出来的辐射能量很小且辐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之外。若黑体的温度高过上述的温度的话,黑体则不会再是黑色的了,它会开始变成红色,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分别有橘色、黄色、白色等颜色出现,即黑体吸收和放出电磁波的过程遵循了光谱,其分布为普朗克分布(或称为黑体轨迹)。

黑体辐射实际上就是黑体的热辐射。在黑体的光谱中,由于高温引起高频率即短波长,因此较高温度的黑体靠近光谱结尾的蓝色区域而较低温度的黑体靠近红色区域。

数学热射线的特点是什么

数学热射线的特点是均质介质中,直线传播。热射线的本质决定了热辐射过程有如下特点,它是依靠电磁波向物体传输热量,而不是依靠物质的接触来传递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