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被灭国后国君怎么处置,春秋战国小国都被谁灭了

2023-02-17 21:31:16 最新游戏资讯 小恐龙

战国六国的国君在被秦国灭国之后怎么样了?

在秦灭六国以后,秦国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呢?

秦灭六国之战,即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

战国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强大的秦国,在秦王嬴政的领导之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6国,结束了从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并建立起中国历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制王朝,秦王嬴政改称皇帝,即赫赫有名的秦始皇。

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公元前221年,秦扫灭6国,一统天下,嬴政登上皇帝位,那么被灭的6国诸侯,他们的国君都是什么下场呢?

首先来说韩国,秦国首先攻打三晋中实力最弱的韩国,韩王眼看局势不妙,立即献出南阳以求和。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出10万大军攻打韩国,一路上几乎没有抵抗,秦军俘虏了韩王安,并将他囚禁。

4年后韩国旧将发动了复韩灭秦的叛乱,秦王大怒,平定叛乱后将韩王处斩,韩国的灭亡标志着春秋战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灭国战争全面打响。

第二个是赵国,公元前228年,秦国大举攻打赵国的时候,赵国正在闹饥荒,赵王先派遣大将李穆、司马尚率军抵御秦军,秦国大将王翦采用反间计让赵王杀掉了李密,李穆又将司马上尚罢免,导致军心涣散,秦军趁机俘虏了赵王,将他流放到房龄的一处深山中,被活活饿死。

第三是魏国,魏国跟秦国可谓是老冤家了,魏国多次被秦国吊打。公元前225年,秦国大举进攻魏国,包围了魏国的都城大梁,魏王假誓死不降,坚持带兵抵抗秦军。于是秦国为了尽快攻破魏国的都城,引黄河水淹没了魏国国都,魏王无奈投降。

他是否被杀?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估计是被杀了。自此三晋全被秦军灭亡。

第4个是楚国,楚国是6国当中最难啃的骨头,秦国派出6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楚国,楚国国君战败被俘被贬为庶人,楚将项燕等人拥立昌平军为王,在淮南与秦军作战,最终楚国战败,项燕自杀。

第五是燕国,赵国灭亡之后,燕国的太子丹指示荆轲刺秦王,没想到失败了。秦王大怒大举发兵攻打燕国,为了保住燕国不被灭亡,燕王便献上太子丹的人头,以此向秦国求和。

6年后秦国在消灭楚国后,随即出兵进攻燕国,燕王被秦军活捉,后来燕王也不知所踪。

最后一个是齐国,在其他五国被攻打的时候,齐王无视他国发来的求助军报,以此想和秦王求和。

燕国灭亡后,秦军南下攻齐,齐王不战而降,随后齐王被擒,流放到她地,不给食物,导致被活活饿死。

六国国君有的被杀,有的被饿死,有的不知所踪,这都是因人而异的。

像韩国、魏国这等弱国的国君就给杀了,而赵国齐国这等大国就不敢直接杀掉,而是通过流放把他们饿死。总之他们的下场都很惨,毕竟是亡国之君,死是一定的事情。

春秋战国被灭国后国君怎么处置(春秋战国小国都被谁灭了) 第1张

在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当时是如何处置六国君主的?

六国国君结局大都不好,或死或流放。秦灭六国,共历时十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以来持续长达五百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战国时期,韩、赵、魏、秦、燕、楚、齐七雄争霸,七雄或合纵或连营,此消彼长共同存在长达两百多年。战国中后期,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存在感又较低的西方大国秦国,自秦孝公起励精图治,任用商鞅革新变法,国力开始迅速提升,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有了与其他中原六雄争霸的雄厚条件。到秦王政即位时,丞相李斯向秦王政上书,认为秦国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条件,秦灭六国实现天下统一乃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

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秦王嬴政先后铲除了乱政的丞相吕不韦和长信后嫪毐,在丞相李斯和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但秦要想灭六国实现天下一统又非一朝一夕之事,从长远出发,秦国采取了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有效措施。

韩王安:被杀

三家分晋,韩氏分到的土地最少,韩国也因此成为战国七雄中国土最小,实力最弱的一个国家。秦国本不急于消灭弱小的韩国,但是韩国所处地位却实在太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韩国是必经之地,因此只有首先灭掉韩国,秦国才能开始接下来的统一战争。

此时韩国的国君是韩王安,他在位时韩国形势已经危如累卵,在秦国连年的攻城略地下,韩国几无招架之力,土地日渐缩小,不得已,韩国被迫向秦国表示愿为藩属。但这并不能阻止韩国走向灭亡,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派内史腾为大将,率领秦军攻克韩都新郑,韩王安做了阶下囚,与韩国大臣们被押送到咸阳,后又被软禁于陈县。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叛乱虽被平息,但秦国为了根除祸患,依然还是将还在软禁中的

韩王安处死。

赵王迁:国亡遭流放

赵国经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主力被坑杀后,元气大伤,已经很难正面硬扛秦国。韩国被灭后,赵国已是危在旦夕。

从公元前232年起,秦国多次对赵国用兵,赵国虽在名将李牧的拼死抵抗下三次击退秦军,但赵国的土地也因此迅速缩减,秦国还派人到齐国游说,破坏了齐、赵联盟。在一切准备就绪,秦国于公元前229年,由名将王翦率领二十万秦军开始灭赵之战。秦国派人用重金收买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迁面前诬告李牧、司马尚两位名将意图起兵反叛赵国。赵王迁不辨真伪,错误的杀害了李牧,司马尚被免职。

李牧被害,赵国已无人可挡秦军,公元前228年,经过一年苦战的秦军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迁在奸臣郭开的蛊惑下开城投降,赵国灭亡。

赵王迁被俘虏后,秦王嬴政将他流放到偏远的南荒之地房陵(即今湖北房县)的深山老林之中,让他自生自灭。

魏王假:被杀

赵国被灭后,秦国准备南下灭楚,但中间尚隔着一个魏国,要想灭楚必先灭魏。此时的魏国,经过连年战争,土地已经缩小到仅剩国都大梁及附近的一些城邑。魏国虽然已经不堪一击,但魏国的存在显然阻碍到了秦灭楚,于是秦国决定先灭魏,再伐楚。

魏国曾经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称霸的国家,又位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魏国自战国中期起,便内乱不断,王位更迭频繁,再加上秦国的不断攻击,魏国早已不复当年之雄。公元前225年,秦国以大将王贲为主帅起兵灭魏,引黄河、鸿沟之水冲灌大梁城,城破,魏王假出城投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

楚王熊负:被俘

秦灭六国,打的最艰难,时间最长的莫过于灭楚了。楚国是战国七雄中唯一位于南方的大国,在七雄中面积最大,实力也非常强劲,秦国要想灭楚实非易事。

此时楚国在位的国君是熊负,不同于其他五国国君,楚王熊负很有骨气,他绝不甘于楚国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迎战秦军。在楚国名将项燕的带领下,楚军大破李信率领的20万秦军,李信本人还差点被楚军俘虏。秦国经此一败,自知要想灭楚,光20万军队是不够的。

公元前224年,秦国以名将王翦、蒙武为统帅,再起60万大军伐楚,这一次楚国没有奇迹发生,楚王熊负虽然出动主力力拒秦军,但无奈秦军人多势众,更不幸的是大将项燕被秦军击败后自杀。楚国唯一可以倚靠的大将没了,楚国的形势就更不被看好了。

公元前223年,楚国都城寿春被攻破,楚王熊负被俘虏,楚国灭亡,熊负的结局史无载,估计也是被幽禁至死或者被杀。

燕王喜:被俘

赵国被灭,最紧张的莫过于燕国了,因为燕国与赵国领土相连,但奇怪的是秦国并不急于灭燕国,可是燕国国君燕王喜却依然惶惶不可终日,他知道秦国迟早有一天会出兵灭燕。燕太子丹不想坐以待毙,决定孤注一掷派遣死士荆轲前去咸阳,以献燕国地图为由接近秦王嬴政然后刺杀之,很可惜刺杀行动最终失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差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

公元前226年,秦军渡过黄河大举伐燕,很快的燕都蓟被攻破,燕王喜与太子丹一路北逃至衍水(即今辽东浑河),秦将李信穷追不舍,燕王喜不得已杀了太子丹,获得了秦国谅解,燕国也暂时免于亡国。但是秦统一天下已是大势所趋,待到楚国被灭,秦军立刻掉头北上攻打在辽东的燕国残存势力。公元前222年,

燕王喜被俘虏,燕国彻底灭亡,他的结局史无载,估计是被幽禁至死或者被杀。

齐王建:饿死

齐国经过燕国著名将领乐毅的大举入侵,差点被灭亡,元气因此大为损耗。齐国本来有机会成为与秦国争雄的大国,但是齐国的国君大都胆小畏事,在秦国与韩、赵、魏、燕、楚战争时期,齐国一直置身事外,坐视各国灭亡。反而是为了保存实力,讨好秦国,一直消极出兵,眼看着其他诸侯国逐一被消灭。

齐国最后一位国君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典型的昏君本色,齐国由于没有与秦国领土接壤,没有受到秦国的直接威胁,齐王建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坐享太平,因此长期不备兵革,不修战备,这样一个昏君,又怎么能带领齐人抵御秦军。齐国虽拥有70余座城邑,但齐国上下早已斗志全无,亡国已是迟早的事。

公元前221年,秦国以名将王贲为统帅大军伐齐,秦军从燕境千里奔袭直驱齐都临淄,毫无准备的齐国猝不及防,齐王建在齐相后胜的力劝下决定开城投降。

齐王建之后被送于共这个地方,被活活饿死于松柏之间。

这个贪图享受、丧失国家的亡国之君,得到应有的下场。

结语:

秦灭六国之战共历时十年,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除了秦国一强独大的自有优势外,六国之间各自为政,不能团结一致导致秦国可以各个击破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秦灭六国,结束了自春秋以来持续长达500多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其历史意义是巨大的。

秦灭六国,六国的国君大都结局凄惨,或被杀,或被流放或被饿死,虽然燕王喜和楚王熊负的结局史无载,但燕王喜的儿子太子丹曾派人刺杀秦王政,楚王熊负坚决抗秦给秦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估计这两王最后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自古以来,亡国之君都是任人宰割的,只是这六国君主,碰上了秦始皇这样的铁血君主,就注定了他们最后的下场会很惨。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了解历史学的人都知道,历史学和社会学上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定律:那就是时代的进步,不代表所有的人都会受益。

因为时代进步的同时,许多逆着时代潮流的人,会在时代前进的大趋势下被击打、被摧毁。

——比如秦灭六国,对于秦始皇来说,这是他事业的一大巅峰;但是对于被灭六国的君主来说,秦灭六国无疑是他们的大不幸。

秦灭六国的两大背景

其实从历史的必然性来说,即便中国历史上不存在秦始皇这样的人物,秦统一六国,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

原因在于,秦在秦始皇还担任“王”的期间,秦就已经有本钱覆灭其他六国了。

而这本钱来自两个方面。

1、 六代秦王的积累

毕竟“奋六世之余烈”,也并不是说着玩玩的。

宛如现代网络说的:人家数代人努力,凭什么败给你寒窗十年一样,秦始皇的高光时刻,其实需要感恩秦始皇的六代祖宗。

秦在春秋后期,便已经沦落为一个边塞的小国。

秦穆公去世后,秦的国力可谓一日不如一日。在战国时代,秦一度和韩、燕一样,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国家。地位仅仅比代国、中山国这些芝麻大的国家强一点点,整天被东边的魏国欺负。

直到秦孝公上台以后,深感如果秦国继续这样走下去,迟早非得亡国不可。于是秦孝公穷则思变,启用商鞅变法。在商鞅变法的刺激下,秦的国力一跃而起。

不过此时的秦,也仅仅是强国而已。

秦孝公去世后,秦经历了两位秦王后,秦昭襄王上台。昭襄王在位期间,秦和赵发生大规模战争,秦屠杀了赵的士兵四十多万人。这一战,导致六国在军事上,彻底没有力量继续和秦对抗。

不过,此时秦依旧没有横扫天下的实力。

因为战争还需要后勤补给,后勤就是经济体量。

2、郑国渠的威力

秦始皇登上秦王王位初期,秦举全国的力量修建郑国渠。

这个郑国渠发挥效力以后,秦的农业产品产量实现了飞涨。这就意味着,秦依靠关中和巴蜀的粮食产量,就足够支持秦和其他六国进行常年的战争了。

就这样,在六代秦王的积累,和郑国渠的助力下,秦始皇有了横扫天下的本钱。

六国君主的悲剧

秦始皇横扫六国以后,六国君主悉数成了秦始皇的阶下囚。而六国的君主,其遭遇也都各不相同。

1、 六国覆灭前各国反映

秦灭六国之前,六国对于秦的强大也都有觉察。

不过,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韩是六国里地盘最小、实力最弱的一个。

倒霉的是,韩国居然还和秦是紧邻。秦只要扩张,第一个灭亡的就是韩。

韩于是想出了一个十分损人不利己的办法。

——那就是派郑国渠秦国,哄骗秦出钱修建前文说过的郑国渠。

客观来说,这郑国渠确实拖住了秦的财政,为韩换来了喘息数年的机会,但后果就是,秦修了这个郑国渠以后,有了灭韩以外其余五国的本钱。

楚国、燕国、赵和魏这四个国家,对秦也比较提防,不过,他们的君主并没意识到秦实力膨胀的程度。

最傻的是齐国。

齐王田建还多次去咸阳和秦始皇喝酒,秦始皇也表示:自己和田建是好朋友。因此秦灭其余各国的时候,齐国在一旁鼓掌。

这便是六国灭亡之前,各国君主的反映。

2、 六国君主的遭遇

前文说过,秦对外扩张,第一步就是吞并韩国。韩的君主韩安知道韩抵御不了秦国,于是见秦军入境便主动投降。秦始皇给韩安安置了住处。

不过,韩安没安生几年,韩的故地就爆发了复国运动。这场运动很快被秦平息。秦始皇迁怒韩安,于是处决了韩安。

韩灭亡后,秦再灭赵国。

秦始皇少年时候在邯郸当人质。赵的宗室子弟没少欺负秦始皇。因此秦军灭赵以后,秦兵屠了邯郸。赵王迁被俘虏以后,秦始皇产生了一种恶趣味想法:将赵王迁打发到山沟里,让其自生自灭。

赵王迁不懂稼穑,当然也就被活活饿死了。

之后灭亡的是魏国。

秦攻打魏的都城大梁的时候,遭遇强烈抵抗。秦付出巨大代价,通过水淹大梁的手段,才攻下大梁。之后秦在大梁进行了屠城。

从秦屠城这点来看,秦对魏王魏假应该是恨透了。因此有学者分析,魏假很可能在魏灭亡后,被秦始皇处死了。

魏灭亡后,秦攻打楚。

楚是六国中能和秦长期消耗的国家。因为楚的地盘很大,秦进攻楚,很可能被楚庞大的地盘拖住。事实上,楚军也确实多次大败秦军。

不过,秦的绝对实力可以碾压楚国。因此,秦经过一番周折,灭掉了楚,俘虏了楚王负刍。楚王负刍下落不明。

不过秦楚有很深的亲戚关系,楚王负刍多半是被囚禁到死。

紧接着是燕国。

其实秦灭赵以后,就占据了燕国的本土,燕王喜于是逃到了辽东躲避。

等到秦灭了楚以后,想起了燕王喜,于是秦军攻入辽东,活捉燕王喜。燕

王喜的儿子太子丹派人暗杀过秦始皇,因此秦始皇直接处死了燕王喜。

最后是秦始皇的老朋友田建。

秦灭其余五国后,大军涌入齐国。齐国无力抵御,只好宣布投降。随后秦始皇流放田建,田建和赵迁一样,被活活饿死。

春秋战国的灭亡顺序

一、春秋战国的灭亡顺序:

1、韩国公元前230年灭亡。

2、赵国公元前228年灭亡。

3、魏国公元前225年灭亡。

4、楚国公元前224年灭亡。

5、燕国公元前222年灭亡。

6、赵国公元前221年灭亡。

二、秦国灭六国:

1、灭韩: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

2、灭赵: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军王翦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置邯郸郡、钜鹿郡、太原郡。赵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到代城。

3、灭魏: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军王翦之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同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 

4、灭楚: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都城寿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

楚人复立昌平君为王。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置会稽郡,楚亡。

5、灭燕: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赵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秦始皇于代地设置雁门郡。

6、灭赵: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

7、当时还有卫国作为附庸存在,秦二世元年即前209年被废 。

扩展资料:

各国国君的下场:

1、韩国,公元前226年,在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发动叛乱,后被平定,而韩王安也在这年被处死。

2、赵国,赵王迁,流放到房陵,最终饿死在房陵。

3、燕国,正史上说秦始皇没有为难他燕王,放了他。野史上说是燕王喜后来上吊自杀而死。

4、魏国,秦军攻入大梁后。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

5、楚国,楚王熊负刍以弑君(哀王)之罪,废为庶人,后无记载。

6、齐国,齐王建死于流放之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灭六国之战

在秦灭六国以后,秦国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据我所知,在秦灭六国以后,秦斩了韩王、魏王和燕王;放逐赵王和齐王,被活活饿死;将楚王贬为庶人。

处置韩国

韩国是战国时期七国中最弱的国家。秦国攻打赵国时,赵国派了李牧将军来保卫。韩非写信给嬴政,要求他不要进攻韩国。然而,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当时的韩国君主,是墙草,实际上帮助了赵。嬴政看着韩非的脸,没有攻击韩国如果韩国人掉头,嬴政开始攻击韩国。南韩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如秦国,就把秦国划出了一个非常富裕的地方。

但是老虎不够吃。这么小的地方能让秦大虎满意吗。过了一段时间,韩国被秦国歼灭,韩王也成了俘虏。然而,最麻烦的是,情况是否如此。原来,一些韩国人计划造反。一怒之下,嬴政直接杀了韩王。

处理赵国

秦国和赵国之间发生了长达15年的战争。在这15年中,双方有60多万人丧生。特别是在昌平战争中,赵国损失了40万兵力,削弱了赵国的国力。秦国将领王坚趁机攻打赵国,消灭了赵国。赵王被俘后,被流放到山上,活活饿死。

处置魏国

秦国攻占赵国后,他想继续攻打楚国。然而,人们发现魏国起到了阻碍作用。当时魏国的国力很弱。此外,对周边国家的持续骚扰迫使国家寻求和平。为了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魏国寻求和平。结果,魏国周围只剩下几个小城市及其首都。嬴政做了一个大决定,他试图进攻魏国,但是魏国并不容易战斗,因为他们的首都墙太厚了,不能用常规的手段来战斗。英正将黄河水引入京城,让他们的城市在水中浸泡三个月。这个城市到处都是疾病和尸体。魏王不能开城投降。史料没有记载嬴政如何对待魏王,但有史学家推测魏王是被嬴政杀害的

处置楚国

楚国在南方,秦国在西北。从地理上讲,秦国很难入侵楚国。此外,楚国有许多有权势的将领。战争初期,李昕的军队势不可挡,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不幸的是,项羽用计谋把李昕的部队带走了李昕逃走了,而嬴政却去请王健亲自攻打楚国。王健率军攻克楚国。仅仅用了一年时间,楚王就被嬴政贬为平民。

处置燕国

赵倒台后,严让荆轲刺杀嬴政。不幸的是,它没有成功。然而,刺杀事件完全激怒了郑颖。嬴政给了李昕一支军队去攻打阎王。阎王和太子旦没能打败秦始皇。阎王希望用丹太子的命来保住燕国,但在秦朝,燕国完全扼杀楚国,燕国被秦国歼灭,燕王被嬴政活捉后,这一切都没用。史料没有记载燕王也被杀。

处置齐国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是大国,综合国力与秦国相当。然而,在秦始皇吞并战争初期,齐国忽视了其他五国的帮助。赵被围困时,齐国毫不在意。

此外,齐国宰相还是秦国安排的卧底,在其他五国被消灭后,齐王昏倒无能,他甚至提出投降要求。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就摧毁了齐国,齐王被嬴政放逐,活活饿死。

对嬴政做法的评价

嬴政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皇帝。他用强硬的策略统一了六国。这些国家的君主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他当上了国王,打败了敌人。他有自己的决定。被征服的国王的末日是死胡同。

战国六国被灭亡之后,国君们都是什么下场?

一、韩国,秦国第一个灭掉的国家。

战国末期,韩国成了秦国和齐国之间战争的缓冲地,苟延残存;前265年,秦国大举进攻韩上党,上党不愿被秦占有,改降于赵,引发了长平之战。两场决定霸主局势之战都由韩国而起,充分体现了韩国被列强围欺鱼肉的困境。最终于在前230年,韩国被秦所灭,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

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二、赵国

前229年,秦攻赵国,赵幽缪王(赵王迁)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使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李牧、司马尚。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前228年,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

赵王迁被俘虏后,秦王嬴政将他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的深山之中。

三、魏国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魏王假投降,魏亡。

《史记》中没有记载魏王假是否被秦王杀害。

四、楚国

秦王政亲政后,知楚将项燕擅战,先遣李信为将,领二十万兵马,欲灭楚,败,被入两壁,杀七都尉。再遣老将王翦,统秦师六十万,相持一年,前223年,大败楚军,俘虏楚君负刍。项燕扶持的熊启也很快被俘杀,楚国灭亡。

五、燕国

燕王丹派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大怒。前222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六、齐国

前249年,君王后逝世后,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政。后胜为人贪婪,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终于到五国灭亡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前221年,秦王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五国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齐王建令齐军主力40万慌忙集结于西部,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秦国统一天下,在齐地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秦王政将齐王建安置在共地,不给他供给食物,齐王建最终活活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