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恐龙最终灭绝于6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
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撞击说(6张)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的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一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英石”。 斯英石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存在吗?是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例如,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亚里桑那大学的J.F.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起到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说到手抄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手抄报具有开拓视野、积累知识的作用。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手抄报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恐龙手抄报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恐龙手抄报内容1
一、恐龙的种类:
现在,人们发现的恐龙已经高于200多钟,可以分为两类:食肉类与食素类。食肉类中我们最熟悉的要数霸王龙了,因为它可以说是恐龙中最凶猛的一种恐龙了,所以得了“霸王龙”这个名字。食素类的恐龙非常多,这里不介绍了。
二、恐龙的习性:
恐龙喜欢群居生活,以一群为一个单位,而且它们都非常有“礼貌”。小的恐在吃东西时,如果来一只大恐龙,小的一定会让大的,不光这样,老的也会让年青的。
三、恐龙的灭绝之谜:
恐龙的灭绝到现在还是个谜。不过现在人们对恐龙灭绝有两种猜测:一种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烟雾笼罩着地球,恐龙身上照相馆不到阳,就全部灭绝了。还有一种是在那时曾下过了一场酸雨,恐龙和蛋受到了腐蚀,因此灭绝了。究竟那种说法对,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四、恐龙怎样成为化石:
恐龙死后,肉腐烂了,被土埋在地里,后来,土变硬了,恐龙骨架变成了化石。
恐龙手抄报内容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十一课《恐龙》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二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讲读第1自然段
1、我们知道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已经灭绝了,你们想知道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吗?当时它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脑显示
二、讲读第2、3自然段
1、过渡:在两亿年以前这么多恐龙就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你想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在这几种恐龙的名称下画一条横线。
2、学生交流
3、这些恐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找出来放声读,再说说这种恐龙的特点。
4、学生交流
雷龙:大象在我们同学的眼中是很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真是个庞然大物,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相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说雷龙走路发出的声音就象雷鸣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指名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又重又大。
梁龙:二十多米,两个教室连起来那么长,二十多米能不能换成很长,这种用数字来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据。齐读,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梁龙很长很大。
剑龙:指名上台介绍,你对他的介绍满意吗?
三角龙:想象它的样子,三角龙的脸我们看了都感到非常害怕,这就是——望而生畏。
鱼龙:和海豚相比较。
翼龙:刚才我们看到翼龙飞得很轻巧,就象一架轻型飞机,这里就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再让我们走近翼龙。
5、课文中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和翼龙的形态特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6、小结: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难怪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课文的2、3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
三、那么这些恐龙它们吃些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一节能告诉你答案。
1、读读第四小节,看看哪些恐龙吃植物?哪些恐龙吃肉食?
2、学生交流
3、霸王龙真有这么凶猛吗?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电脑显示
指导读(男生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它的凶猛。
四、课文除了介绍恐龙的种类和吃食,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女生读这一小节。
2、看来这些老恐龙都是称职的爸爸妈妈,它们都能细心照料自己的小宝宝。
五、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可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 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六、还有许多同学要交流,那下次班会课我们就开展恐龙知识知多少的活动,到时候看哪个小朋友知道得最多。
恐龙手抄报内容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恐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2、教学重点:
通过对恐龙资料,玩具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容特点的恐龙。
3、教学难点:
不同种恐龙的特点及情节的表现。
4、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课件为主,采用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说学法:
课件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以观察为主,结合课件演示的内容,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相互交流。
四、说课前准备:
1、教师:课件、恐龙玩具、范画
2、学生:学生课前要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课上准备彩笔、油画棒等。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设计教学程序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先请听同学听一听恐龙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题《恐龙世界》。
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听一段声音,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猜猜是什么动物?”,学生会说这个声音比较恐怖,然 后 老师出示能发出声音的恐龙玩具,出示课题——《恐龙世界》。
(二)分步讲授,探究学习。
1、观察感知,小组交流。
先请学生说说老师手中的恐龙叫什么名字?生活在什么时代?再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很快进入恐龙的世界中,并开始用眼观察,用脑思考。接着,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介绍自己带来的恐龙玩具。初步解决难点。
2、游戏入手,认识恐龙。
在学生们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叫做《猜猜看说说看》,这一步骤由课件演示,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恐龙的一些外形特点和相关知识。(课件演示略)进一步解决重难点。
3、速画比赛,表现外形。
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速画比赛,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画出一只恐龙,主要是画恐龙的外形,这一部分我选择了一段比较欢快的音乐,学生受快节奏的乐曲影响能够比较迅速的完成比赛,表现出恐龙的外形特点。
4、课件辅助,概括外形。
总结比赛结果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同学画恐龙外形时还觉得比较困难,这时,我就利用课件讲解恐龙身体各部分的特征,把恐龙的头、身体、四肢、尾巴、脚等用几何形进行概括。
以上的环节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解决了教学重点,使学生迅速了解了不同恐龙的外形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5、图案色彩,生活环境。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手中或图片里恐龙的图案、颜色?然后课件出示剑龙的图片,并作以如下说明:科学家根据恐龙的骨骼化石复制出恐龙的'外形,却无法知道恐龙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图案和颜色,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不同图案和颜色的剑龙图片,就是科学家们的大胆猜测,也就是说同学们可以大胆地去画。
再通过欣赏课件中的图片,了解恐龙所生活的环境。这时候教师可以用优美生命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恐龙时代也有阳光、蓝天、绿树,它们大多生活在水源充足的丛林里,也有的出没在美丽的荒原中,它们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哺育着自己的后代。无论是十层楼高的巨型恐龙,还是不到 一米 的小型恐龙,它们的世界都是神秘的 、有趣的。
现在让我们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看一看,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
6、欣赏作品,布置作业。
欣赏不同画法的作品后,提出作业要求:每人完成一幅恐龙作品,最后组成一幅长卷作品——恐龙世界。教师出示多幅恐龙范画,供学生借鉴。
(三)创作实践活动。
学生伴着音乐,进行创作,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孩子们大胆的展开想象,用多种方式来表现恐龙,并添加环境。
(四)课堂小结: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学生把这些作品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老师由恐龙灭绝的原因,引导学生说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学、练结合,使学生眼、脑、手、口都得到了锻炼,符合美术大纲教学的要求。
恐龙是距今1亿3千万年前地球上爬行动物的总称。它们的种类很多,身体大小、形状、生活习性各不相同,陆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龙类爬行动物的活动场所。大的如中国四川省合川县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全身长22米,体高3.5米,体重40~50吨。平时在水深5~10米的湖泊中生活,利用水的浮力浮起笨重的身体,以水中的藻类为食物。小的鹦鹉龙整个身体只有一只小狗大。有的能在空中飞翔,像长尾的喙嘴龙,有尖利的牙齿和长长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块像苍蝇拍形状的膜,飞翔的工具是翼膜。有的是海中的霸王,如喜马拉雅鱼龙,食肉善游,上下颌特别长,形成长吻,口内有牙齿,外貌很像今天的海豚。有的是陆上的武士,如剑龙,身长6米,头小,背部高拱,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竖立着,尾尖处有骨刺,是御敌的武器。到了1亿3千万年前左右,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的变化,称霸一时的恐龙在地球上就完全灭绝了。恐龙灭亡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但应看到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当时外界环境的改变与恐龙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
恐龙手抄报绘画步骤如下:
1、首先在右上角写出恐龙,右边画出一只恐龙。
2、然后在顶部画出云朵和太阳,底部勾勒出地面的轮廓,画面的中间画出山坡和草丛的轮廓,中间画出一个边框。
3、最后填上内容、涂上颜色就可以了。
手抄报内容:
1、恐龙的种类:现在,人们发现的恐龙已经高于200多钟,可以分为两类:食肉类与食素类。食肉类中我们最熟悉的要数霸王龙了,因为它可以说是恐龙中最凶猛的一种恐龙了,所以得了霸王龙这个名字。食素类的恐龙非常多,这里不介绍了。
2、恐龙的习性:恐龙喜欢群居生活,以一群为一个单位,而且它们都非常有“礼貌”。小的恐在吃东西时,如果来一只大恐龙,小的一定会让大的,不光这样,老的也会让年青的。
3、恐龙的灭绝之谜:恐龙的灭绝到现在还是个谜。不过现在人们对恐龙灭绝有两种猜测:一种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烟雾笼罩着地球,恐龙身上照相馆不到阳,就全部灭绝了。
还有一种是在那时曾下过了一场酸雨,恐龙和蛋受到了腐蚀,因此灭绝了。究竟那种说法对,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4、恐龙怎样成为化石:恐龙死后,肉腐烂了,被土埋在地里,后来,土变硬了,恐龙骨架变成了化石。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手抄报吧,手抄报必须在内容上突出一个主题,做到主题突出,又丰富多彩。那些被广泛运用的手抄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优秀的恐龙手抄报,欢迎大家分享。
优秀的恐龙手抄报 篇1
我从小就喜欢恐龙,我还想养一只恐龙呢!可惜,恐龙已经灭绝了。
暴龙是我最喜欢的恐龙,也是大家很熟悉的恐龙。暴龙又叫霸王龙,是恐龙时代的霸主。但是暴龙不是最大的食肉恐龙。南方巨兽龙才是最大的食肉恐龙。
肿头龙头上像长了个大包。它的头盖骨有20厘米,所以它们总是用头打架。
甲龙的身上像披了一件盔甲,那是用来保护自己,不让食肉恐龙吃掉。甲龙尾巴上有一个大锤头,只要有食肉恐龙来吃它,它就用尾巴上的大锤头打食肉恐龙。这样食肉恐龙就会被赶走了。
恐龙中最小的恐龙是秀鳄龙,它长到成年只有30厘米,很小。但是秀颚龙是一种食肉恐龙哦!
恐龙有趣吗?我真是太喜欢恐龙了,如果我养了一只恐龙,我一定会每天骑着它去上学,哈哈!
优秀的恐龙手抄报 篇2
恐龙涧是一个非常好玩儿的地方,里面有恐龙的骨骼化石,恐龙蛋的化石,还有恐龙为什么会灭亡,有什么恐龙等等……在里面,可以玩中学到许许多多的有趣的知识。
我们来到了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里面有恐龙的骨骼化石,大家都说恐龙非常的'大,的确不错,我看到鸭嘴龙的一根骨骼是那么的大,那么的粗。
我们接着看,看到了一只暴龙头部的骨骼,哇!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头!我还看到了一只完整的小恐龙,恐龙的脊背上的骨头和我们的人的脊背骨头一样的,不过没有那么的弯。
我们还看到了恐龙大脚的骨骼,有的大恐龙的脚趾一共有两个关节,脚掌很大,有4—5个脚趾。有的小恐龙的脚趾只有一个关节,几乎没有脚掌,有3—4个脚趾。
我们又来到了龙立方,龙立方可是更好玩儿呢!那里面有龙的完整骨骼,科学家把那些骨骼拼成了完整的恐龙,有诸城龙,和山东龙。
诸城龙很大,尾巴的长度要比身体的长度要短一点儿,头和身体比起来非常的小,脖子要比尾巴短一点儿。
山东龙同样也很大,尾巴的长度要比身体的长度要长很多,身体是头的一半大,脖子的长度要占尾巴的长度的3/4呢!山东龙可比诸城龙要大的多。
我看到了恐龙蛋的化石,有一种椭圆形的蛋,属于鸭嘴龙。还有类似长方形的椭圆形的蛋,还有圆形的等等……这些蛋都一窝一窝的,大小很均匀。
恐龙的灭亡,许多的科学家都在研究。现在最清楚的就是有一颗彗星撞到了地球,直接撞到了地面上,恐龙们就因彗星撞击地球这个而灭亡了。
在里面展示的大部分都是鸭嘴龙,我看到了鸭嘴龙的上颚和下颚,不管在上颚还是下颚,都带着牙齿。
爸爸问我,说:“你知道恐龙有多少颗牙齿吗?”
我本来想说知道的,我怕爸爸问几颗,于是,就连忙数了起来:“1、2、3、4、5、6、7、8、9、10、11、12、13、14、15……”我忽然知道自己是数不完的,就改口说道:“不知道。”
爸爸好像看穿的我的心思,就说:“这就对了,恐龙的牙齿有无数颗。”
哈哈!这一次我既看到了真正的恐龙的骨骼,我又更加的了解了恐龙,这真是一个难忘的一天啊!
优秀的恐龙手抄报 篇3
2976年已经发明了“时空穿梭机”和“万能背包”我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一次我和我的朋友们在大西洋底下发现了一具人类的尸体和一具恐龙的尸体。经过检查这两具尸体是同个时代的,我和美国的科学家洛可和杰瑞起了好奇心,我们准备一起去那个时代,看看人是怎么和恐龙生活的。我带是“万能背包”,和洛可、杰瑞,一起坐上“时空穿梭机”来到了恐龙时代。
我们刚来到这里就是我目瞪口呆——恐龙居然和人类住在一起!人类居然和恐龙说话可是他们说的话我一点都听不懂。我们突然想起我“万能背包”里的“翻译糖果”。我们把它拿出来吃了,听的懂他们说话了。我们向四处看了一下发现三只恐龙被抛弃在一个脚落里,我们走过去看了一。我被下的心惊胆跳,脚直发软——是霸王龙!可是看起来它们没有恶意,我突然觉的它好可爱我和朋友们亲切的对它们说:“你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被主人抛弃了,因为他们有个更好的恐龙!”恐龙们说。“嗯......你愿意让我们当你们的主人吗?”我们小声的问。它们看了一下我们突然跳起来,兴奋的说:“愿意为您效劳”!它们有趴下来让我上他们身上去,我们一人骑一只游遍了整个村子,它们似乎有点累但是它们看起来很高兴。我们也累了我在树林里搭了个帐篷,我从“万能背包”里拿出了“美味鲜草”后我们挖了个陷阱把“美味鲜草”放进去,“美味鲜草”引来了十几只兔子,我一下网全抓到了,呵呵!大有收获!我们抓了共63只,我们三人每一只,霸王龙每头20只因为的的食量大!他们吃生的我们用火烤是熟的。吃完后霸王龙们满嘴都是血。我们吃完后就睡了,它们也睡了。因为霸王龙嘴巴上的血引来了野生食肉恐龙。他们的嘶吼声吵醒了霸王龙。野生食肉恐龙远远不是霸王龙的对手,霸王龙咬住野生食肉恐龙的脖子把他们扔的老远。战斗结束后我们又休息了。第二天起来发生了地震火山喷发,我们必须赶快离开可是却不舍的霸王龙,只好把它们一起带走,突然三只霸王龙叫了一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霸王龙,原来它们三个是霸王龙头领,我们只好一起带走,就这样一趟有一趟......终于送完了。
恐龙和我生活在一起,有的当了警察,有的当了交通工具,有的当了宠物......我还是和我的霸王龙在一起。(*^__^*) 嘻嘻……
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指三角龙、现代鸟类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 [1]
为方便研究,恐龙可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其中,非鸟恐龙只生活在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已于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而本词条主要介绍非鸟恐龙。 [1]
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部分非鸟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15]
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 [3] 。直到曼特尔夫妇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这是一种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因此,随后发现的新类型的恐龙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名称全都和蜥蜴有关,例如“像鲸鱼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时,由于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这些远古动物化石,往往个体巨大、奇形怪状,着实令人恐怖 [3
虽然恐龙化石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数千万年,但直到19世纪,人们才知道地球上曾经有这么奇特的动物存在过。第一个发现恐龙化石的是一位名叫吉迪昂·曼特尔的英国医师,而创立“恐龙’’的这一名词的是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 [2]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爵士用拉丁文给它们创造了一个名称,这个拉丁文由两个词根组成,前面的词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后面的词根意思就是“蜥蜴”。从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这一大类彼此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却表现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动物的统称。中国把这个拉丁名翻译成了“恐龙” [4] 。
恐龙骨骼特征
对于体形庞大的植食性恐龙来说,力量是最重要的要求。它们的腿骨庞大而结实,足以负担巨大的身体。同时,它们进化出了一种巧妙的构造,减轻了其他骨骼的重量,而不会造成力量的衰减。 [5]
那些体形更小的、行动迅速的恐龙则进化出了一种在现代动物身上也可以看到的特点:薄壁长骨。这种骨骼如同一根空心的管子,薄薄的外壁由重型骨骼构成,而骨骼中央则是轻得多的骨髓。行动迅速的植食性恐龙,如橡树龙,就有这种薄壁长骨。我们可以假定这种骨骼是为了减轻重量,从而在逃离天敌时获得更快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