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亿年前地球上生活着一种卵生爬行动物,它们种类繁多,有食草的、食肉的、杂食性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是这种生物。
它们从三叠纪中期崛起,到白垩纪灭绝,统治了地球长达1.6亿年,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想想人类才在地球的生物圈中坐上头把交椅不过20万年的时间。
这种生物就是恐龙,我们人类没有见过它们的身影,但真真切切的知道它们的存在,并且还刻画出了它们的外观。
那么我们是如何知道恐龙的呢?当然是化石证据,如此繁多的恐龙留下了大量的证据,得以让我们知道它们的存在,并且模拟出它们的外观。
当我们发现这种生物存在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这个地球上曾经的霸主是如何走向末路,直至消亡的?
在恐龙消亡之前,地球生命历史上还经历了4次消亡事件,这些生物种类在一定时期的增多,然后在一段时间内再减少,再增多,就代表了一次生物灭绝事件,每一次灭绝都意味着75%以上的生物种类的消失。
这些证据都被保留在了地质地层中,这就像是一本生物进化的历史书一样,用只言片语纪录为我们记录了地球生命进化的历史。
在每一次大消亡的事件中,原因基本上包括地球气候异常、超级火山喷发、小行星撞击、甚至是超新星爆发。
而恐龙灭绝的事件发生在6600万年前,是第五次生物大消亡,原因归咎于小行星撞击,我们现在认为尤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就是当年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出来的。
据估计,这颗小行星的直径为10公里,跟珠穆朗玛峰的大小不相上下。以非常高的速度撞击地球,导致了全球恐龙灭绝。
但是这样的描述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这颗小行星的撞击直接导致了全球的恐龙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其实并不是的,小行星它只是导火索而已。
在我们人类的眼里珠穆朗玛峰是很大,但是相对于地球来说它还是非常小的。它的撞击也不可能给全球的生物瞬间带来灾难,恐龙的灭亡并非被小行星直接撞死的,而是死于小行星撞击后带来的连锁反应。
以前我们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以后,导致了附近海域发生大海啸,以及造成大面积的火山喷发、森林大火全球蔓延,造成大量的烟尘、颗粒以相对缓慢的速度,持久的被释放到大气中。
最终引起全球气候灾难,导致恐龙在接下来的数十万、数百万年间逐渐灭绝,而哺乳动物在这段时间活了下来,并且逐渐的取代恐龙,成为了地球主要的生命形式,人类也瞬时走上了地球霸主的地位。
所以这里再强调一下,小行星只是导火索,恐龙不是被砸死的,而是在漫长的时间内,难以适应地球环境的突变而灭绝的。
但是,以上由小行星造成的气候影响一直是个猜测,并没有被证实。
而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Asteroid impact, not volcanism, caused the end-Cretaceous dinosaur extinction》就证实了之前的猜测是错误的。
这篇论文显示火山喷发、野火并非是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小行星撞击地球以后确实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
但是在小行星撞击的瞬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悬浮颗粒、灰尘,这些物质被抛到地球大气上层,随即蔓延到全球,导致太阳光被遮挡;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陆地上的植物因此都无法再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消退,导致了原有的生态系统被破坏,而恐龙这种生物也逐渐被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取代。
以上最新证实的说法,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确实之前也有这种说法。但你别忘了,这个说法之前仅仅是猜测,而这次科学家专门发表论文是因为找到了证据。
有一点我们要清楚的是,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往往理论要先于实验或者是观测,毕竟理论好提出来,只要符合逻辑就行,但是要实验求证却相当困难。
例如相对论都是100年以前的事了,我们现在依然在求证它的正确性。这就是为何,有些新的论文出来,得出来的结论,让你听了以后,怎么觉得以前早都听说了,为了现在还发论文,当新鲜事在讨论。
现在我们回到恐龙灭绝这件事上,科学家找到了啥证据,证明是小行星直接导致了全球进入“撞击冰期”。
研究人员分析了现在位于尤卡坦半岛的陨石坑的沉积物,以及附近的海洋区域、全球地层中的沉积物,以确定当时遍布全球遮天蔽日的尘埃微粒的来源。
科学家在这些沉积物中发现了一种碳氢化合物,这种物质是由快速的高温、高压形成的,并且在全球所有的地方都能否找到这种物质,与撞击坑喷出的沉积物一致。
所以研究人员确定,小行星撞击确实导致了大量的尘埃微粒被短时间的释放到了大气中,导致大型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大面积死亡,这也造成当时以这些植物为食的生物灭绝,尤其是恐龙。
并且研究人员还在沉积物样本中发现了少量燃烧过的碳沉积,这表明,在陨石撞击以后,导致的大范围内失控的野火也加剧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但这对当时76%的生命的死亡影响较小。
这个发现虽然不感觉不像是什么大的发现,但是它为我们确定了恐龙灭绝的准确原因,下次如果有小朋友问你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恐龙灭绝,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球发生震动,引发地壳不稳定——地震,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很多恐龙埋没在了图里面。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恐龙骨转化为了恐龙化石。
中国云南有最大的恐龙化石地质公园!有兴趣可以到那边旅游,看看!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都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它们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与地球轨道平行。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也是最后一颗被发现的太阳。还有一些小行星分布在海王星之外,这就是所谓的柯伊伯带。小行星是恐龙灭绝的元凶的原因在6500万年前,一种巨大的恐龙在地球上突然灭绝了,这种恐龙曾经统治地球长达1.4亿年。迄今为止,这一稀有的命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理论研究证明,一颗直径千米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其破坏力足以使地球上的大量物种在短期内灭绝,相当于一百万亿吨一级方程式的高强度炸药。这种可能性在几千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了。这提供了能力和时间上的证据,作案的小行星。天外来客的共同特征就是含有大量的,例如小行星、火山口等。因此,恐龙灭绝的元凶可能就是小行星。
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恐龙之所以会灭绝,一方面原因在于,小行星的撞击引发了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使得很多恐龙都在撞击之后米灭绝。另一方面原因在地质灾害发生以后,所带来的浮尘遮蔽了阳光,导致地表气温急剧下降,让地球陷入了冰川时期。
恐龙作为统治地球上亿年的霸主,在这上亿年的时间里,已经完全的掌控了海陆空。如果不是这颗小行星的到来,或许恐龙在地球上霸主的地位,还将一直延续下去。
这颗小行星的直径有10公里左右,虽然和地球相比,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石头。但也正是这样的一颗小行星,最终却改变了整个地球。
小行星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威力,能够让恐龙完全的灭绝,都是因为下面这几个因素存在。
一、撞击带来的连锁反应
小行星在进入大气层以后,因为大气阻力的原因,会让疾驰的速度下降,但在和大气摩擦的同时,也会让行星燃烧,最终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球撞向了地表。
巨大的冲击力,会在地表引发强烈的地震,以及造成火山的喷发,同时还会引发巨大的海啸。
这三中地质灾害,不论哪一种出现,对于恐龙来讲,都会是灭顶之灾。它们虽然体型庞大,但还没有办法和大自然的力量抗衡。
二、连锁反应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大多数的恐龙,在小行星到达地球以后第一波“攻击”中,就已经失去了生命。只有极少数的恐龙,在首次的攻击下存活了下来。
本以为灾难就此过去,美好是生活还会再次到来。可惜这次它们并没有这么走运,等待它们的将会是更加残酷的考验。
前面地质灾害的发生,改变了地球的气候环境。使得地球在长达3-6个月的时间里,将会被浮尘遮蔽。
而地面上也因为没有阳光直射,从而导致温度急剧下降,植物也会因为缺少阳光,而慢慢地死去。
可以说最后存活下来的恐龙,如果不是被饿死,就是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最终被冻死在了地球上。
恐龙是我们最熟悉的古生物,统治了地球1.6亿年,最终在6500万年前突然灭绝消失,留下了无数的谜团。
那么,曾经遍布在全球各地的恐龙,为何竟然一下子就全部灭绝,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呢?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无数的猜想。其中,最被认可的,就是小行星撞击说了。
科学家猜测,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在6500万年前,有一颗直径大约10公里的小行星,以6倍音速的超高速撞击了地球,导致全球性的灾难。最终,恐龙没有逃过厄运,全部灭绝。
那么,如果真的有小行星撞击过地球,那么,一定会留下一个陨石坑。这个陨石坑在哪呢?
科学家找来找去,最终把目光聚焦在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旁边的海域。
为什么尤卡坦半岛被认为是小行星的“作案地点”呢?
这是因为在尤卡坦半岛,有一种很特别的元素——铱。铱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元素,因为它的含量在地球比较低,而在外太空则可能比较多。而恰好,尤卡坦半岛的铱元素同样也大大超出了地球的平均含量。科学家认为,这就是当初那颗小行星带来的。
为了证明这里曾经被小行星撞击过,科学家还找到了另一个证据。
这个证据不在尤卡坦半岛,而是在尤卡坦半岛的另一头——青藏高原。
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表示,由于小行星的冲击力实在太大了,因此在地球的一侧撞出一个坑的同时,地球的另一侧也被装得开始隆起,于是造就了地球的屋脊——青藏高原。
不得不说,这个脑洞还是蛮大的。
不过,尽管找到了这个理由,也依然无法说服所有人对小行星撞击学说的认可,这其中依然有很大的漏洞。
首先,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总会留下点残骸。即使过了6500万年,也不至于完全灰飞烟灭。那么,小行星的尸体在哪?
其次,铱元素在地球虽然不多,但是在地球深处的含量还是比较丰富的。尤卡坦半岛的海域的铱元素,怎么不可能是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呢?
另外所谓的撞击尤卡坦半岛,结果顶出来一个青藏高原,其实也很值得推敲。青藏高原虽然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之一,但是科学家推断它的年龄也不止6500万年,而且它的隆起也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总之,恐龙灭绝始终还是一个谜团,至于它们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希望科学家早日找到答案。毕竟,我们要保证自己不会重蹈覆辙呀!
曾经称霸地球达1.4亿年之久的庞然大物恐龙,在6500万年前突然在地球上灭绝,到底谁是灭绝恐龙的“元凶”呢?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一颗陨落的小行星被列为“嫌疑对象”。理论研究证明,直径为8千米~10千米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可产生相当于100万亿吨TNT烈性炸药的破坏力,这足以使地球上大量物种(包括恐龙)在短期内灭绝。这种可能性,几千万年即可出现一次,这就为小行星的“作案”提供了能力和时间上的证据。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有更直接的证据。目前已在全世界60多处白垩纪末期地质层中发现了铱异常,即铱的含量比其他年代地层中的含量要高出30多倍。含铱量高,正是小行星、陨石等天外来客的共同特征。
另外,最近又在加拿大的艾伯塔白垩纪末的地质层中发现了微小金刚石。这是小行星袭击地球的又一“罪证”。因为陨石坠地时的强烈撞击作用,可产生几万至几百万个大气压强的压力和2000℃以上的高温。在这种条件下,富含碳的小行星一部分转化成金刚石就完全在情理之中。